相关内容列表:
K12论坛:按考试成绩将学生排名次弊大于利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19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李祖超

    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在全班乃至全年级排名次,这一做法在不少中小学十分盛行。这种依考试分数高低公布学生名次的做法,被某些教师、校长视为法宝。实际上,这种按分排名法早就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所反感,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诚然,这种排名法是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消极影响更大。一句话,这种做法弊大于利。

    其一,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学生心灵受伤,人格受辱。按考分公布学生名次,教师本来是想以此激励学生,但一般来说,只有名列前5名者(至多到前10名)洋洋得意,而数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都会感到不光彩、抬不起头来,因此而加重心理负担,精神受到打击,甚至感到自己的人格受辱。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可以视为其隐私权,不便公布,也不宜公开比高低。以分排名是对大多数学生的一种歧视和羞辱,是对青少年心理的极大伤害,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公布名次后,不仅大多数排名居中靠后者压力很大,即使极少数名列前茅者压力更大,害怕下次名次下滑。

    其二,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丧失自尊心、自信心。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感情脆弱。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希望考试排名靠前,而事实恰好相反,因此,多数学生被当作失败者,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有的甚至遭受惩罚。因忍受不了排名带来的压力,学生被逼自杀、离家出走等事件也时有发生。排名使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愚笨,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丧失学习信心,导致成绩不断下滑,思想品德等也由此变差,最后被视为“差生”而淘汰。

    其三,造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本来,这些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友好的、和谐的,但排名会恶化这些关系。排名加剧了同学之间的竞争,使青少年过早地感到以强欺弱的残酷性,导致青少年缺乏同情心,不愿相互帮助,失去了同学间的真诚友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变得自私,不愿帮助后进同学。排名居后的同学逐渐厌恨名次前的同学,有的学生竟在日记中写道:真想杀死排在我前面×××。老师因偏爱极少数学习尖子而失去大多数学生的尊敬,尊师爱生很难具有普通性。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家长的批评、惩罚使孩子恐惧、焦虑且怨恨父母,家长也因孩子名次较差而感到没面子,心理负担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也变得不和谐。

    其四,不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依分排名次,导致教师、学生都过份追求分数,使德育削弱,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压力大,体质下降,师生都只注重计总分排名次的课,使学生知识残缺,死记硬背,有的甚至考试作弊,追求虚伪的高分,这样使学生成了背书和考试的机器,不注重创新,不敢发表独自的意见。教师为了争夺前几名,往往重点培养极少数尖子,把大部分精力花“种子选手”身上,寄希望他们去为本班和自己争光,忽视大多数学生,使素质教育难于落实。

    其五,导致部分学生厌学、厌老师、厌家长、厌社会。部分排名较后的学生,因受不了打击,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心理,极少数可能因此而逃学直至辍学,而多数迫于家庭压力继续硬着头皮学,视学习为苦难之事,逐渐会厌老师和学校,厌家长和家庭,最终会厌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