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化、定量化、科学化
    智力工程以现代信息论为基础,将人的思维活动原则上看成是对信息的辩证处理过程;将人的智能活动原则上看成是人脑接受、加工、存储、自繁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人的认识过程就是客观世界通讯的过程,首先是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然而根据新的信息对外界进行控制,并通过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主客观统一的过程。
    教学过程也就是信息传输过程,这是我们有可能对教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如何解决好教学信息的定量及编码技术问题,这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当多媒体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第一批微机在发达国家的课堂里出现时,有人曾兴奋地预言:计算机将会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场革命!十年过去了,这场革命在影视界、出版印刷界、国防部门、邮电部门、办公自动化等领域已经先后出现了,但在学校中却始终没能发生!许多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计算机却仅仅用来学习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和繁琐的程序语言,或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搬上屏幕,成了电子黑板,更有甚者,把为应考而准备的各种“电子题库”劈头盖脑地压向早已厌倦的学生,老师们似乎仍然偏爱用惯了的粉笔加黑板,同计算机世界几乎处于“绝缘”状态。习惯的力量无形而巨大,难怪有人批评我们教科学的人最难接受科学,这确实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事。
    犹如生产力的提高必须借助于生产工具的改革一样,有什么样的工具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在“科教兴国”、“科技兴省”、“科技兴市”、“科技兴农”……大潮中,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我们理应更认真地思考“科技兴教”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样一种类似刀耕火种的年代,问题就产生在我们的教学还是一种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较低实属在所难免。当信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时候,如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我们的教学,对原有教学生产方式来一场革命,这是教育实践的呼唤,时代的呼唤!其实质就是要探讨教学领域中的“二值逻辑”,并对其进行数字化模拟,以期实现逻辑知识传授的数字化,即数字化教学。因为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基石是以“比特”为支点的“二值逻辑”。因此。任何领域的问题要想交给计算机解决,必须首先将其转换成“0”和“1”这两个数字表示的“计算机语言”。无疑,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充分运用现代高技术手段武装我们的教学,探索一条运用现代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在教学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定量化、科学化。
    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静”的变成“动”的;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认识的最后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实现的。正是由于高技术的支撑,帮助我们解决好了两种不同认识方式的匹配与接口的问题,必将大大增加课堂信息的容量、密度和效率,足以帮助我们把一个颠倒了的课堂颠倒过来,无疑这是一场教学生产方式的革命。对广大教师来说,由于高技术的渗透,提高了教学工作的科技含量,备课就再也不是简单的、枯燥无味的重复性劳动,而是充满激情的创造性劳动。必将大大改变“教书匠”的传统形象,预示着一代学者型教师的诞生。这才是减轻学生负担的真正希望所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一定要看清形势乘势而进,知难而上,做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才能跟得上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但脑袋长在自己的脖子上,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思考,酿出自己的蜜来。也就是说要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去去开创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