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你在原来重点班里成绩不错,据我所知,除非特别讨厌数理化或者数理化怎么也学不好,现在很少有学习好的同学选择文科,而你分科前的成绩可以排在年级前15名,为什么选了文科呢?
     赵耕:我的文科成绩相对于理科确实并没有太大优势,有几次考试给我“提分”的恰恰是物理和化学。但我喜欢文科。选择文科首先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是学理科。父母在上大学的时候都学的是中文,从小他们就给我不断灌输一些关于文学、历史的知识。我识字非常早,三岁就开始背《春江花月夜》这样的古诗,一直到现在,背诵古诗文都是我每个假期的“必修课”。我也的确是喜欢文学和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学起来感觉很轻松,丝毫不以为苦。而且我比较喜欢的职业也都是和文科有关的。所以文科是我必然的选择。
     K12:你是按照自己的志趣选择的,其他同学是否和你一样呢?你认为班里大部分同学上文科班的出发点是什么? 赵耕:很遗憾,我认为身边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物理和化学成绩不理想的转而学文的,至少这是主要原因。这不是个好现象,但这是事实。我和不少同学都谈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理科学不通,也许是思维方式不适合学理,因此选文科是另辟蹊径,虽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有可能的确适合学文,这样可以达到他们的最终目的——改善学习状况。
     K12:对于现行的这种在高二分文理班制度,你认为是早还是迟?这样在某种程度上17、18岁就被定性了发展前途,你是怎么认识的?
    赵耕:我觉得在高二分班有些迟了。最好在中考的时候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个人越早找到目标,越早“归路”,就越利于他的奋斗目标和发展。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早早就放弃理化或是史地的学习,我指的“目标”是主攻方向,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样样都懂,但样样都不精,还不如只精一门学科呢。我认为“学文”和“学理”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应该早点看清自己属于哪一种,走属于自己的路。
    K12:你这样想可能是因为你早就养成了稳定的兴趣爱好,很早就确立了自己学业上的发展方向,但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文”与“理”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正如你所说,他们选择文科只是因为理科成绩差,以为文科好学,可以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适当提高成绩,那么今后他们是否会对文科产生真正的兴趣、或者真的能提高成绩,却是不一定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