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上课不专心、做作业拖拉等类似毛病是令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头疼的事,不仅引发出大量“恨铁不成钢”的教师体罚学生事件,也常有忧心忡忡的家长来到医院门诊或把电话打进心理专家热线:“我的孩子有‘多动症’,平时总乱说乱动,怎么办?”
    “请问一年级小学生有效注意时间应是多长?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每当医生或专家这样反问时,却没有一个人能正确回答。
    把孩子看作成人的雏形,用对成人的纪律要求约束孩子,用成人的心理状态和是非标准来衡量孩子是许多老师、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常犯的错误。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曾对2170例被认为是“多动症”而送来诊治的孩子进行过分析,发现真正的多动症只占17.6%,大多数的还是心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指出,老师、家长及儿童工作者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懂得他们的喜怒哀乐,不能单纯要求学生手背后,一坐就是45分钟,到家后家长强迫做作业,一做又是几小时。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不能把眼睛死盯在“学习好”和“守纪律”上,而要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