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上城区所有的中小学全面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所有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都接受了上岗培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展开;2000年12月,区教育局将教育信息化放到了战略高度,教育信息化工程作为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正式启动;2001年4月,全区的38个单位先后以VPN的方式接入杭州有线网;5月,城域网开通并投入使用,为基层学校提供教育教学资源;2001年11月,采用K12城域网解决方案,全面建成 “上城教育信息港”;12月,上城教育信息港正式开通并投入使用。
    目前,上城教育信息港主要包括门户网站、学科资源库和视频服务三大部分。门户网站主要用于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与对外宣传;学科资源库则为一线教师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教学资源;视频服务则主要包括视频点播与视频会议两个部分。
    我们认为,技术的现代化并不等于教育的现代化。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还拥有了自己的资源库,但这还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更无法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先进的技术只有当被人掌握以后才能真正为人所用,要真正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优势,必须建立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意识以及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基于城域网应用的师资培训将是城域网建成之后的工作重点,培训的基本思路是以点带面,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一、分层次培训,着重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城域网的应用对象不外乎三种:基层学校校长、网络管理员和各学科骨干教师,每种对象对城域网的应用要求各有侧重,因此区教育信息中心针对不同层次对象的不同需求开展分层培训,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一)校长层面的培训
    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长官,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以及敏感程度将直接影响一个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如果一个校长对信息技术持开放、宽容和支持的态度,那么将会对这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起到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各基层学校校长进行城域网应用的培训是全区整个城域网应用师资培训工作的第一步。
    校长培训班一般采用短训班的形式进行,培训完毕后还要对校长进行考核,考核通不过的要进行补考,直到合格为止。通过培训让校长们了解信息技术能干什么,信息技术能带给他们哪些方便,信息技术会带来哪些冲击;通过培训使校长们将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平时的办公与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校的普通教师,积极营造学校的信息化氛围。
    校长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进程介绍及未来展望、城域网建设及应用现状介绍、利用城域网应用进行信息查询、发布和管理、参加视频会议等。
    (二)网络管理员层面的培训
    网络管理员是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系统维护、网络安全等各项任务,也是资源库维护的主要力量,因此他们是实现全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突破口,另外,网络管理员还可以对各校的学科教师进行范围更广、内容更全的全员培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培养一支技术精深,应用能力强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是实现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网络管理员的培训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网络管理员的培训班一般采用为期几周的脱产培训。对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主要包括网络技术培训与网络应用技能培训两方面。由于大部分网络管理员不是计算机或网络通讯专业毕业,而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管理或者校园网络建设都需要管理员有一定的网络专业知识与技术,因此对学校网络管理员进行一定的网络技术培训显得非常必要。而且由于学校的网络管理员也是城域网应用的维护者,同时它还将承担培训本校教师的责任,因此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网络技能应用培训。
    (三)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
    普通学科教师是资源库的最终受益者,而其中的骨干教师更是将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推向高潮的主力。普通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意识是衡量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因此提高普通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普通学科教师要求学会用资源库,学科骨干教师则要会上传资源。普通学科教师的培训一般由学校的网络管理员承担。
    二、以点带面,分阶段培训。
    全区1,400多名教师的培训工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单独由区教育信息中心承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阶段完成培训工作。第一阶段先由区教育信息中心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骨干重点培训,第二阶段则由第一阶段参加过培训的骨干力量对各自学校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区→(辅导)片→支部→学校”的四级网络培训模式的优势,一方面充分发挥龙头学校的辐射作用,由这些学校组织人员与场地对周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每个层次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对各自学校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地促进教师的提高
    要真正提供教师的水平,光靠几个培训班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促进教师的提高。
    1、通过多种渠道,以观点报告、专家讲座以及论文评比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学校领导、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逐步树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
    2、定期组织召开城域网应用研讨会,总结经验促进网络应用的普及,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师资培训新模式。
    3、组织基层学校成立研究城域网应用的课题组,以课题研究的方式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