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婴儿降生到第28天,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道险关。胎儿出生后,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发生了具大变化,这对一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来说是一个具大的挑战。对年轻的父母来说如果能了解新生儿时期的一些生理特点,学会有关护理新生儿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帮助您的宝宝度过难关,顺利迎来宝宝的“满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生儿的特点吧!
一、身长
从新生儿的外观来看,头大,躯干长,四肢短小。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几乎相等,外形呈桶状。头围一般为34厘米,而胸围一般比头围小1-2厘米。新生儿的身长平均为50厘米,身长的个体差异较小。新生儿的体重变动范围较大,为2500-4000克。
二、皮肤
新生儿皮肤薄嫩,皮下毛细血管丰富,使皮肤呈现玫瑰红色。皮肤上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胎脂,生后数小时胎脂开始吸收。胎脂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新生儿期水的代谢很不稳定,所以生后3-5天易出现水肿。水肿常发生在手、脚、小腿、眼窝周围等处,一般2-3天后消退。在骶尾部、臀部常可见到蓝绿色的色素斑,称为“儿斑”,色素斑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
三、头部
新生儿的头部由于受到产道的挤压常有变形。位于两顶骨和两额骨之间的间隙,称为前卤。前卤呈菱形,平均为2.5╳3厘米。
新生儿出生后,眼睛的运动还很不协调,可能有暂时性的斜视。新生儿不会用口呼吸,鼻腔有堵塞就可引起吸吮困难,睡眠不安。因此,应注意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
新生儿口腔粘膜上皮特别柔弱,因此,不要用布擦口腔。两次喂奶之间喂点水,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有的新生儿一出生就有牙,这种牙小而且不牢固,多半在门齿部,为了避免脱落后被吸入气管和影响吸乳,最好将门牙拨掉。
四、脐带
脐带是由胎儿脐部伸延出来的一根带子,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及向母体排泄废物的通道。胎儿出生后,医务人员就将脐带在离肚脐1-2厘米处予以结扎、切断。断挤后,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变细而成为黑色。一般出生3-7天内,在脐部皮肤与脐带交界的地方脱落。脐带脱落1-2天内,脐窝可以稍微潮湿,但脐窝周围的皮肤正常。包扎脐带要用消毒的纱布,换脐带布时要注意观察脐部有无异常。
下面二期中,我们将继续向您介绍新生儿的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体温调节、睡眠、抵抗力等方面的特点及护理新生儿的要点。
敬请关注!
选自《婴幼儿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