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向千禧年的政治高考 |
||
一、1999年全国政治高考试题的特点
明未来需看过去。比较近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1999年试题具有如下新特点。 1、试题结构方面:主客观试题的分值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次使主观试题的总分上升到75分,与客观试题平分秋色。具体操作是减少一个不定项选择题,将由此减少的3分调整到了辨析题和论述题中,这既有利于降低试题总难度,更有利于发挥主观试题考查学生整体素质的功能。 2、试题特色方面:强化考生的环保和法制意识,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全卷中涉及环保和法制问题的试题的总分值由1997年的4分、1998年的25分上升到45分,集中体现了政治学科高考紧扣时政热点,强烈反映国家意志的特点。 3、试题立意方面: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渐靠近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知识已不是考查的对象,而是考查学生能力的背景和载体,能力第一次成为单一的考查对象;考试说明还在考查能力中增加了“掌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从而为试题立意提供了法规性依据。其次,1999年的试题确实较为充分地贯彻了考试说明的上述精神,着重考查考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知识、能力的综合性。 4、论述题答案否定“惟一型”,趋向“多元化”。两道论述题除了给出主导性参考答案外,都分别具体拟定了加分答案。这为考生发挥创造力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1999年政治试题的上述特点告诉我们:政治学科高考作为集导向教学和选拔人才于一体的国家行为,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背景和指导的,它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考查考生在扎实掌握教材知识和时政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加综合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虽然掌握知识仍然十分重要,但就对考生得分的影响而言,知识的作用将越来越少,而能力的作用已占主导地位并将进一步加强。 二、2000年政治学科应考策略 鉴于上述分析,备考2000年政治的考生必须注意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一如继往地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新审视和优化掌握知识的过程和结果。 1、重视知识的掌握。能力重要不能代替和否定知识的重要:高考考查能力要以知识为背景或载体;考生能力的发展需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也根本不能有为炊之巧妇。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不等于教材知识,还内在地包括了时政知识;时政知识不仅仅是时事条目,还包括重大时政热点的来龙去脉(据悉,2000年政治高考要加强时政化倾向)。 2、重新审视和优化掌握知识的过程和结果。这是重视知识的掌握的必要要求,它强调掌握知识是一个要讲究技术、策略和质量的过程。面对1999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从容应对高考主要不是决取于考生所掌握的知识是怎么样的,是有序还是无序,是浑然一体的还是条块分割的,是立体化的还是平面的。而这种结果的区别根源于过程的差异,而怎样掌握决定掌握得怎样。 以往和现在绝大部分考生所习惯的把逐一背诵作为复习掌握知识的主要甚至全部方法的做法且不说连记住这一低级目标都难以达到,即使达到了,知识也必然是无序、散乱和平面化的,根本无法用以分析问题,更不可能做到综合分析解决问题。是必然抛弃和改正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分步分进和整形定形相统一。 分步和分进是指将复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划分为数步并分别确立相应的任务,使知识有序地网络化、立体化。下面推荐一种方案。 第一步:探微。对每一考点和热点进行分合统一地掌握。以考点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思考落实本考点的主题是什么;其次思考落实该主题的依据是什么,有哪些、角度各是什么;再次思考落实掌握这些知识有什么意义、可解决哪些问题;最后要将上述三个方面的思考结果综合连接起来植根于脑海之中。如此才能实现微观知识的有序化、网络化和立体化。所要注意的是上述每一步都必须是一个真正思考的过程,是对教材知识的加工改造。而不是简单地在教材中找并满足于教材的过程。 第二步:分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根据考点或热点所涉内容的自身联系将其归类分块,以构建知识框架,达到宏观有序化。 第三步:拆墙建网。即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突破考点之间、知识块之间、学科之间、教材与时政之间的界限,思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固有联系,据此建立起多层次的彼此联结的立体化的知识网络,使所有知识成为一个整体。 整形和定形是对前述各步的任务性描绘。整形强调每一步都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原始知识进行加工改造,而不能简单地强化记忆,使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定形强调对自己的加工成果的巩固和落实。整形解决真懂的问题,定形解决能记住和提取出来的问题。定形必须以整形为基础,否则就成了简单记忆;整形也不能离开定形,否则心里明白却不能规范表达,解主观题时就会一筹莫展。 第二方面:树立能力意识,自觉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和训练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能力意识。首先要“信邪”。考试说明既然已明确规定以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你就不能视而不见,偏要只去记忆知识。其次要知道考查的能力指什么。考试说明既从总体上规定了要考查的是“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把它具体细化为了八种层次的能力。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去体会和弄懂。最后是要知道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必须通过努力增减和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教师固然通过其教学各个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考生自己要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不仅仅是教师提供的)训练自己。 能力的自我培养。总体上讲,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能否有效进行能力培养的关键。 1、预习是一个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并努力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运用知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考过程中审题必备的能力。 2、听课过程中积极思考教师推出的问题,仔细体会教师的分析思维路数和角度、知识点的过渡等,有助于培养自己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缜密度,克服解答主观题时思维混乱、浅窄的缺点。 3、复习过程中严格按照分步分进、整形定形的要求操作能在无形之中形成和发展解高考题时所需的大部分能力。 4、作业和考试既是对能力的检测也是对能力的培养训练。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和考试,特别是独立完成、认真听评讲并找出致错的原因和尽最大努力地克服,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5、不满足于知识的既成格局和体系,自觉寻找多根“红线”,将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串成多条“项链”,这将极大地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最后需补充和强调的是:如果考生在上述两个大的方面已无大碍,却仍然考不出好的成绩,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极可能是解题意识差,即答题忽视审题,使答案既不符合题型要求,也不符合题目要求。这会使你功败垂成!审题重要,思想上必须牢记,行动上必须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