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热点探析 |
回眸刚刚过去的一年,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大事迭起,热点问题 俯拾皆是,笔者略择几件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推进国企改革 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 发展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穿了党的十五 大精神,全面总结了二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阐明了重大意义,明确了指 导 方针,提出了重大改革措施,是指导我国跨世纪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共分为十二个部分,在各个部分的一些论述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哲学道理 。 1《决定》指出:“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 富裕的重要保证。”这里体现了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也反映了政治与经济的相互 关系。 2《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 济体制 改革的中心环节”。可见,国有企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抓 住“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在这里体现比较充分。 3《决定》指出:“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标准,大胆利用 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在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上迈出新步伐。”这段论述,从经济上看,体 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观点,体现了衡量生产关系是否进步、改革是否成功的“三 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从哲学上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原理或观点: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③实践是检验认识 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4《决定》指出:“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 重要基础。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要同国力和社 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的新局面。”这段论述体现了政治 与经 济的关系。从哲学上主要体现了:①联系的观点;②对立统一的观点;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④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决定》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十条指导方针”。前八条都明显地体现了经 济常识有关原理。第八条方针“配套改革”中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又体现了政治常识的有关原理。第九、十条主要体现党的领导、民主 建设、国家职能等政治常识的有关原理。此外,第一条方针还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 理 。第十条方针还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矛盾的对立统一、联系的普遍性 和客观性等哲学道理。 6《决定》指出:“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更要有分布的优化和质的提高;在经济 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在不同产业和地区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别,其布局要相应调整。” 从哲学上看,这段论述体现了量和质相统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的方法论。 7《决定》指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 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经济上讲,主要是要解决好经 济 结构问题,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哲学上讲,主要体现了以下原理和观 点:(l)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方法论意 义 ;(2)整体和局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3)一切事物都是一 分为二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4)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特别是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 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观点。 8《决定》指出:“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 ”《决定》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搞好宏观调控和 相关的配套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段论述不仅体现了经 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而且还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事物的整体与局部相互关系等哲学 道理。 9《决定》指出:“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和竞争力得到增强,这种减少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段论述体现了经济常识的 有关知识,同时体现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哲学 道理。 10《决定》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坚 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这段论述充分体现了政治常识“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的有关原理。 二、坚持扩大内需 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 济形势,果断地作出了“扩大国内需求”的新决策,并明确地把“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 市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我国“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度 较大”等问题,强调要“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并明确指出,要 “实现今年经济较快增长,必须首先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去年 的实践证明,这是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拉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会后不久,党中央、国 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包括增发国债、提高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出口退税 率等在内的旨在进一步刺激需求增长的综合性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增强了各方面的信心, 改善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预期,促进了投资、消费的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工业生产平稳 回升,产品积压明显好转,企业效益有所提高,物价降幅缩小,市场销售也有起色。1999年 我国国民经济增长71%,实现了年初确定的7%左右增长速度的目标。 1999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 生 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为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我们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00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还提出了扩 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这主要是:增发建设国债;在投资方向上,继续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同时更加注意使其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并带动社会 投资的启动消费;结合运用货币的杠杆作用,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做好债转股工作;高度 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高度重视增加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大力开拓城乡消 费市场,开辟更多的消费渠道,当前的重点是启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消费;积极引导居民 的收支预期等。可见,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切中要害的长远之 计,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1体现了政治常识有关原理 (1)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2)组织 和领导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国家职能。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战略、计划和政策,是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国家进行收人政策调整,不仅体 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职能,而且体现了党的政策对人民 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 核心,党对国家进行政治领导。 2涉及了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 (1)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趋于一体化。(2)扩大 内需,扩大消费需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3)货币的发行量对 流通的作用。(4)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与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5)国家运 用法律手段、政策手段和经济手段(经济杠杆)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6)生产 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 础,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开拓农村市场, 引导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3包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 (1)可以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 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及其方法论进行分析说明。(2)坚持扩大内需和坚持对外开放相结合,体现了内因与外因 的 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3)针对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扩大内 需的决策,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和矛盾特殊性以及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三、50年光辉成就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5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经过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 来艰苦 卓绝的奋斗,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 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创造了举世惊叹的人间奇迹。”“实践已经证明,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康庄大道。” 以1997年同1952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10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1倍,城乡储蓄 存款余额增长5381倍。 以1998年同1949年相比:钢产量增长731倍,原油产量增长1341倍。到1998年,我国经济总 量居世界第七位,主要工农业产品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外贸额居世界第八位。 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主要体现了:(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的规律,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哲学上看,主要体现了: (1)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祖国统一大业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1997年7月1日香 港 顺利回归,几年来保持了繁荣稳定的局面。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祖国的统一大业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近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 各项政策推动下,海峡两岸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分裂是绝对 没有出路的。”但是,李登辉奉行“务实外交”,其分裂中国之心昭然若揭。1999年5月19 日,李登辉公然提出“七块论”。7月19日,李登辉又公然抛出“两国论”。激起了包括台 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极大义愤和强烈反对,同时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和谴责。江泽民同志在国庆5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方针,在实现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以后,最终完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从政治常识 角度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原理或观点:(1)“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 方针,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2)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基本权利和义 务。(3)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是衡量一个 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4)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公 民要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和分裂国家的 行为。(5)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 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6)“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认,鼓 吹“两国论”、搞“两个中国”是不得人心的。 五、惩治邪教活动 1999年4月18日至23日,数千名“法轮功”练习者,先后围攻天津师大,并在天津 市委、市政府门前非法聚集。在李洪志等人的阴谋策划下,4月25日,1万多名“法轮功”练 习者有组织地集中起来围住中南海。向党中央、国务院施压,严重干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 机关的正常工作,扰乱了首都社会秩序。1999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共产党员不准 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明确指出,作为共产党员,必须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不能信奉“法轮大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 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7月22日,国家民政部作出取缔“法轮 功”的 决定。随后团中央、国家人事部发出通知,规定共青团员、国家公务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 ”。1999年10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 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 从哲学角度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 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的本来面貌;唯心主义则相 反, 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歪曲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因此,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 义是错误的。“法轮大法”作为一种邪教,在世界观上是唯心主义的,是同马克思主义、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是同现代科学、现代文明根本对立的,具有反人类 、反政府、反人民、反科学的反动本质。因此,要坚持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唯心论、有神 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维护人民的利益,就必须坚决取缔“法 轮大法”邪教组织,惩治“治轮大法”邪教活动。 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原理:(1)党的性质决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 义、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能信奉“法轮大法”。 (2)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国家机构履行国 家 职能,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九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作出《决定》,按照《决定》防范和惩治邪教,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严惩邪教的法 治精神。(5)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坚决打击打着宗 教 旗号的邪教组织和活动。“法轮功”不是宗教,而是邪教。国家取缔、防范和惩治邪教,有 利于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 六、改善人民生活 1999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0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 总 体要求。会议提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和加强扶贫工作,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并把 “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作为2000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之一。首先,不断改善人民生 活,是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党中央、国 务院决定,从1999年7月1日起,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 要任务。2000年1月6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民收入关系全局”,“要始终把 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广辟渠道增加农民收人,是农业 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增加农民收人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第三,加大扶贫力度。1999年6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彻底消除贫困的根本制度保障”,“逐步缩小 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2000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开发式 扶贫的方针,集中力量增加投入,努力完成“八七”扶贫攻坚任务。第四,搞好社会保 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关心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继续加强以失业、养老和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会 保障程度。” 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以下原理或观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 ;(2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3)社会主义的分配政策;(4)农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7)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从政治常识角度来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原理或观点:(1)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2)国 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国家履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整人们 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职能;(4)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5)中国 共产党是我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七、反对霸权主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 与发 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 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近年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发展。1998年12月,美 国实 施“沙漠之狐”计划,再次空中打击伊拉克;从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 “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维护人权”的旗号,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 行了为期78天的狂轰滥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使南联盟经济倒退了几十 年;5月8日,又野蛮轰炸我驻南大使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9年4月下旬 , 北约19国首脑聚会美国华盛顿,讨论通过了北约面向21世纪的战略新概念,签署了《北约华 盛顿宣言》《北约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声明》和《北约21世纪战略新概念》,这样北约从“ 集体防御入侵”扩展为“对付共同危机”。1999年夏,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导弹防御系统 ”法案,并得到克林顿的批准。1999年10月2日,美国首次进行导弹防御系统试验并获成功 。按此计划,美国要进行19次试验,将于2005年正式部署该系统。美国为扫清法律障碍,提 出修改《反导条约》,受到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坚决反对。1999年10月13日,美国拒绝签 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2000年度国防预算比1999年再增加5%,达到2889亿美元 ,为冷战以来最多的一年。美国大规模扩充军备,势必打破原来的力量平衡,导致新的军备 竞赛。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全球战略,在国际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日本重蹈扩张覆辙, 实施新的军事战略;俄罗斯针对北约新战略,重新搬出反遏制的核战略。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国庆50周年大会讲话中再次重申:“我们 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人民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 站在一起,为反对霸权主义和推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这一系列重大事件,体现了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对内对外职能。 (2)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3)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关系 复杂多样的决定性因素。(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的较量,落后就要受制于人。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才可能立于不败之 地。(5)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 旨和原则,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外 交政策的基本目标。(6)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以及新的军备竞赛,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 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7)国际法是调整国家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 国际合作的国际法律规范。美国侵略科索沃,轰炸我驻南使馆,拒绝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 条约》,修改《反导条约》,发展部署战区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对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以及国际法的公然践踏,必然遭到世界上主持正义、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坚决反对。(8)联 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紧张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9)我国坚持不懈地为缓和国 际紧张局势、停止军备竞赛、促进实现裁军做出了新的贡献。 此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进行“三讲”教育、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处理民族问题、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和平外交成果、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世 界财富论坛以及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等,都是本年度的重大热点时事,与 教材知识和考点内容有许多结合点,限于篇幅,恕不—一展开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