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我心中的教育行家形象

作者(来源):陈梅芳    发布时间:2005-12-13

毋庸置疑,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需要专业化的技能,但更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基石。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又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认为,教师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应该包括多个层面。




 

不可复制的奇迹:生命意识
  一个生命就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奇迹。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生命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生命伟大而值得敬畏。教师的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平视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让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让自我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综合层面——注重互动,注重对话,注重生命轨迹的相交,使教师和学生这两类群体生命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统一、互相印证。人文精神形成于人类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并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是人类对自我的精神关怀。它是人类文明最根本的精神尺度,在人类整体以及个体的进步中都扮演着“使人成其为人”的重要角色。
     人类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是维系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生命的传承,实质上是个体生命依赖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是生命的和谐、充盈与完满,是为了使人有力量改变外来压力和内在冲动。忽视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的教育必将因为对个体生命成长的阻碍乃至戕害而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被否定和抛弃。我心目中的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运动,我心目中的教师是拥有强烈生命意识并能将之贯彻到教育实践中的教师。
    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还应该包括对基于生命的人的各种需要的理解、包容和保护等,特别是对人的处境的关注与关怀。人文精神是历史的积淀,它是中华文明能够几千年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更应该是现代中国人自立于现代化世界的根基。
    人文精神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价值尺度,失却了人文精神的教师必不是真正的教师,失却了人文精神照耀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臻于完美的途径:爱与宽容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对于教师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热爱儿童。”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更应该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应该是自然的迸发而不是故作姿态,应该是不求回报的甘心付出,更应该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长久滋养。爱不仅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不仅意味着小心翼翼地、深思熟虑地、关怀备至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更意味着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去引导学生暂时失当的行为,去唤醒学生暂时迷惘的灵魂。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未完善的人,我们不能用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对于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决不能求全责备,否则可能导致精神萎缩。一颗无爱、无宽容的冷漠之心,必将绞杀学生的智慧和个性。
    充满的行囊:理想与激情

德莫克利特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教师,请学会微笑着去点燃,点燃兴趣,点燃理想,点燃智慧,点燃人格,点燃对于生命的渴望与追求。
    教育作为一种对话活动,应该充满人情和诗意,而微笑恰好可以让教育呈现出这样的人情和诗意。对于教师而言,微笑能让冰块融化,微笑能让隔阂消除,更重要的是,微笑能让心灵的荒原萌发生机,能让卑弱和胆怯被人性的光照亮,能让被遮蔽的自我重新沐浴理想的光辉。失却了微笑能力和微笑精神的教师必是冷漠、猥琐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恐怕只会“生产”机械、冷漠、平面的学生,而不会成就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直面缺憾:学会反思

直面缺憾会使自己更真实,学会反思将使自己更趋完美。
    完美其实并不存在,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接近完美。教师是有缺憾的存在,学生是有缺憾的存在,教育也必然是充满缺憾的艺术,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面对缺憾。直面缺憾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注重反思,教师的精神生命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