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23、啄木鸟

作者(来源):杨辉燕    发布时间:2006-11-15

教学目标

1、能在课文语境中识记 “木、林、虫、捉”4个生字;认识笔画“提”,并会按笔顺正确描摹汉字“虫”。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朗读中初步了解儿歌内容,并能仿照课文编写儿歌。。

3、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模仿老师读出儿歌中感叹号的语气。

4、知道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谜语激趣。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一只鸟儿本领大,树林里面除害虫,为了树木日夜忙,它的名字叫什么?”谁知道它的谜底是什么?

师:你知道鸟儿的名字,但没有把它的字音读准。听老师读,开火车正音。

2、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木”。

师:啄木鸟有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3课啄木鸟,看老师写课题:

“木”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学生书空)

请大家在自己的手心里再写一个“木”。(学生应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齐读课题:23、啄木鸟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师:啄木鸟有什么本领呢?请小朋友听课文录音,要求:字字过目,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出示:捉害虫          指名读,跟老师读。

学习生字“捉、虫”

1)学“捉”字

字音:引导学生拼读zhuō,提醒大家是三拼音和翘舌音。

字形:说说你怎样记住“捉”的?

师:“捉”是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的表示动作的字大多带有“提手旁”,你们能说几个吗?(挑、抗、扛、拉等)

2)学“虫”字

师:“虫”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它里面有一个新的笔画(出示卡片“/”),跟老师说“提”,“提”写时要注意起笔重,收笔轻,还有尖角。(边说边书空)

师:请同学们借助笔顺表来先了解“虫”这个字的笔顺。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说一说,写一写(书写在黑板的田字格内,学生书空说笔画)。

2、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听录音,边听边思考:啄木鸟是在什么地方捉害虫的?(树林里)

学习生字:“林”

1)音:“林”读准前鼻音。

2)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林”?

师:注意“木”字作部首,捺要变成点。三木在一起又是什么字呢?

3)义:“林”指成片的树木或竹子。给它交朋友:树林、竹林。

 

三、各种形式,朗读儿歌。

1、(1)出示儿歌,自由朗读。

师:学完了课文的生字,大家一定急着要读一读这首有意思的儿歌。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自由地读读儿歌,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同桌互读,检查读音。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读,请你边听边看他有没有做到字字过目,字字音准。

3)指名朗读,检查反馈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小朋友听听他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吗?

2、重点指导朗读带有感叹号三句句子。

1)师生配合读。

      师:你听,树林里传来了什么声音?——

          那是啄木鸟在干什么?——

          啄木鸟为树木,除害虫,日夜忙,忙不停——

2)师范读

师:再听老师读一遍,特别注意听清老师是怎么把这三句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好听的?

u模仿老师,自由朗读

u指名读

师:我们请三位小朋友为大家读一读

u找伙伴朗读

师:你们三位就是啄木鸟,捉了许多害虫,心里真高兴,赶快飞到树林里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来读读儿歌吧!

u齐读儿歌(找伙伴游戏朗读后,原地不动,进行齐读并看屏幕读)

师:让我们这些欢乐的小鸟们再来一起读读儿歌

 

四、仿照课文,口语拓展。

1、学当小作家。

师:这首儿歌可真有趣啊!接下来,请你也来做做小作者,照着课文也来编一首有趣的儿歌吧!

学生准备

2、请学生交流

 

五、总结

1、集体背诵课文。

2、师:啄木鸟真好,日日夜夜在树林里捉害虫,因此人们还亲切地叫它树医生。那么,树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3、师:正是有了啄木鸟的辛勤劳动,才使树长得高大茂盛。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教学反思

我这次教学的课文是《啄木鸟》,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原因之一那是因为这首儿歌篇幅较短且儿歌中表示声音的词较多,读起来琅琅上口。还有就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在备课前,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文,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了这篇课文。虽说这篇课文蛮难的,但我还是尊重了学生的选择,选了这课。

通过教学,我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整个教学过程能紧扣目标,教学环节基本做到彼此衔接,顺理成章。教学中比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互动自然有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觉得比较有收获的是:

1、采用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为了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我在识字教学的环节中主要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拼读的热情,让他们学得愉快而轻松。对于在拼读上容易出错的翘舌音“啄和捉”,我重点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反复拼读,区别两者的不同,使学生读准翘舌音和三拼音。从而使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尊重学生的独特记字方法。课文中“木、林、虫、捉”4个生字,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我要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及实际的学习环境中正确认读并加以巩固。如:教学“林”字时,出现“林”字的同时,画面里也出现了两棵并排在一起的树,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然后问学生: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许多学生举手,并回答说:双木成林,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林”字。最后我又追问:那三木在一起是什么字呢?学生纷纷说出是“森”。生字教学是枯燥的,但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3、说话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说话的态度、习惯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做到说完整的话,不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如:在听录音思考时,要求学生说出啄木鸟在什么地方捉害虫?请上来的小朋友直接说:在树林里,我不急着评论是对是错,而是引导学生要把这句话说完整、说具体,学生在我的启发下终于把话说具体了。对在说话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我也做到及时提醒并指导改正,宽容他们的不足,多多鼓励他们,因此,学生在多次训练后就能注意自己语言的完整与明确。

4、关注课外拓展。二期课改提倡: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设计了让学生自行编课文的形式进行拓展。孩子的模仿能力真得很强,短短的时间内就编出了不少儿歌,且儿歌的内容颇为生动、有趣,有的还显得很幼稚,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通过教学,有收获,也有困惑。困惑的原因在于:在拓展训练时,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家庭环境文化的差异,他们的说话能力、知识面相差甚远,如何带动这一部分学生,让他们的知识面也能更开阔些,从而避免高年级两级分化的严重现象,这是我急于想与大家一起探索,一起解决的关键问题。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