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鸟岛
教学目标:
1、 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岛、冻、陆、续、养、育、代、因、类”;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并记忆“部、冻、陆、养、育”;借助字典理解“岛”的意思;通过找近义词理解“养育”;通过表演理解“陆续”。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密密麻麻、陆续、各种各样”等词语;对文中描写鸟多的句子能熟读成诵。
2、 朗读课文能做到按标点正确停顿,重点指导朗读文中描写鸟多的段落。
3、 学习了解课文的内容。能感受鸟岛是一个鸟的世界,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喜爱鸟类、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出示音节“dao”,谁能拼读?
2、 出示汉字“岛”,(师板书,生书空)
3、 什么是岛?请大家查查字典,找找“岛”字的解释。
(示“岛”的解释条:海洋或湖泊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叫岛。三面被水围着的陆地叫半岛。)
4、 “岛”字还有个双胞胎,那就是“鸟”(板书:鸟、14)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特别的岛,(出示14、鸟岛)齐读课题。
5、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鸟岛看看。(播放录像)
二、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1、 我们都预习过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鸟岛在什么地方?
1)指名读第一节(媒体出示)
2)我们一起来读第一节,要求小朋友们仔细听,认真记。
青海湖就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在它的西部有一个小岛,名字就叫――,别看岛小,名气却很大,它就是――。
3)师:“闻名中外”表示名气很响,全世界都知道。闻名中外还可以怎么说?(中外驰名、举世闻名、中外闻名、世界有名、闻名世界、世界闻名)
指导读好“闻名中外”
4)自由读句,准备当小导游,简单介绍鸟岛
5)示:青海湖西部 “海西皮” 闻名中外 鸟岛
(学生介绍)
6)齐读句子,边读边想一想: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7)出示:“海西皮”岛为什么会被称为鸟岛?而且还是闻名中外的鸟岛?
2、 师:今天我们就将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相关的内容,本单元我们的重点学习目标是(出示:读课文,了解内容。)
3、请大家 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4小节,说说你对鸟岛有了哪些了解?
1)交流, 随机出示:
鸟:一群一群、陆续、各种各样、伸手
鸟窝: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鸟蛋:到处都是、随手
2)引读板书,随机出示:多,鸟的世界
4、指名分节朗读(2-4),了解每一节的内容。
出示:(教师要提示学生——先仔细听课文,再根据提示读读、想想、说说)
1)每年春天, 的鸟儿就 从远方飞来,它们在这里 、
。
2)到了六月,“海西皮”岛成了 ,鸟窝 、鸟蛋 。
3)来岛上游玩的人, 就能 幼鸟, 都能 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 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 。
引读:鸟岛真是一个――,那儿鸟――,鸟窝――,鸟蛋――,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游玩,的确是――。
三、深入学习课文 积累有关语段
1、 读读课文的2-4节,用直线划出描写鸟岛上鸟多的句子
2、 交流
第二节:
1)指名读句
(“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飞到那儿去的鸟很多。“一群一群”读的时候,语速要放慢。)
2)学生演一演“陆续”(扮成小鸟陆续从座位上飞上来)
3)引读:每年春天,这里天气变暖,湖水解冻,湖里水草丰满,鱼虾成群,吸引了成千上万只鸟儿,瞧――,这些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鸟儿,它们在这里――
4)出示: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给“养育”找个近义词(抚育、哺育、培育)
5)小鸟回到岛上,心情非常高兴,请女同学一起高兴地读好这一节。
第三节:
1) 指名读
2) 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读好它
3) 指导读句(读好“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到处都是”)
4) 引读:每年春天,成千上万只鸟儿就陆续飞来,到六月就是鸟岛――在小小的岛上,竟生活了10万余只鸟儿,密度之大实属世界罕见,小岛成了――这么多的鸟儿要在这儿筑巢安家(板书“筑巢安家”),当然少不了鸟窝,一眼望去――。鸟儿们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就可以安然在此养育后代(“养育后代”),瞧,窝里窝外――
5) 齐读第三节:
第四节:
1) 指名读
2) 边做动作边齐读这一节
3) 引读:因为岛上到处都是鸟,小鸟们就在游人的身边飞来飞去,鸟蛋随处可见,游人不管走到哪儿,随随便便就能拾到几个,所以他们――事实上游人都没有这么做,他们――这是因为――
4) 引读板书
六月的鸟岛热闹非凡,简直成了――,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到处都是――,遍地都是――,不愧是――。
3、 学到这儿,谁能说说“海西皮”岛为什么能成为闻名中外的鸟岛?
a青海湖的气候、环境适合鸟类生活
b游人爱护鸟类
1)交流
2) 随机出示:鸟是人类的朋友
4、 欣赏鸟岛组图
鸟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爱鸟、护鸟,要和鸟和谐共处,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青海湖鸟岛图。
5、鸟的世界可真美啊!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喜爱,齐读课文。
四、语言实践活动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了鸟岛,看到那么多的鸟和鸟蛋,你会怎么做?怎么说?
板书设计: 14、鸟岛
鸟:一群一群、陆续、各种各样、伸手
鸟窝:一眼望去、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鸟蛋:到处都是、随手
教学反思:
《鸟岛》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根据课文的特点,我以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中低年级的学生,积累词语尤为重要,在课中,我紧紧抓住“一群一群”、“陆续”、“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密密麻麻”等词让学生从中体会鸟儿的多,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始终用简单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因为我知道,词语教学的目的在与帮助学生理解所读课文的内容,丰富他们的词汇,从而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媒体,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鸟儿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但对于鸟儿的生活、密密麻麻的鸟窝、许许多多的鸟蛋,却是很陌生的。于是,在设计教案时,在制作课件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上网搜集了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让学生亲眼看到了成千上万的鸟儿聚在一起的情景,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鸟窝,看到了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学生的体会就更深了,对鸟岛的印象就更深刻。
听《长城和运河》有感
唐忆华老师上课的最大特点,那就是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她能根据教材,着重捕捉课文中的重、难点,使课文化难为易。唐老师上课大气,激情满怀,不仅学生受感染,听课的老师也情入课间。这种挥洒自如,是一种自信,同时也散发着自己人格的魅力。在这一节课中,我觉得她在教材的处理和运用中,抓住了很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诗歌是充满想象的,而这样的想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当陌生。因此,在课中,我们看到了长城和运河的录像,这样就确保了学生的第一层想象,直观的感知;接着唐老师让学生进入第二层想象:即走进历史,去体验修筑长城和运河,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勇气,和为此而付出的血汗和创造。在课中,她是运用地图和相互事物间的比较,去体验这样的感悟;第三层次的感悟是进入精神和文化的境界,展示中国画来体现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使抽象的具体化。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朗读训练中,唐老师多次采用多媒体和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感官,激发他们兴趣。并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媒体,展现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壮丽景象、雄伟气势,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这样的烘托、渲染气氛下,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孩子们读诗热情高涨。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唐忆华老师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她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多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京杭大运河。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唐老师很煽情,对朗读推波助澜,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长城的精神所要体现的民族文化,为学生朗读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有感悟,有思考,效果明显。所以,学完了课文,学生就完全能做到带着自豪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了。
3、重视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二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对词语望文生义,而对于中低年级,词语积累很重要。本课中,教师不适时机地创造积累的机会,课文中“连绵起伏、银光闪闪”两处恰到好处积累词语,不仅学了新词,而且注重教给了学习新词的方法。 语文更需要厚重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唐老师在课中,从画面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历史。让学生体会到“长城和运河”是一段历史,也是一种文化。在课堂上,出现有长城的题词和字画,这对于引导学生感悟长城,感悟长城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化的灵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注意语文知识的训练。这首诗中,从句型上来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像绸带飘落在大地”这是比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显然是设问。如果将这些都在一节课中去体现,相信学生也接受不了,因此,唐老师忽略这三种句型和修辞的学习,但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三种句型的作用,并通过反复诵读来理解和体会。
听了课,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有一点反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冲击力,教师就应该紧紧抓住“壮丽”引出长城与运河的形象;进而由壮丽在何处,而导出这是“人间奇迹”,最后达到理解“不朽”,从而知道不朽的不仅是长城和运河,更是长城和运河所蕴育的精神和文化。
杨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