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青少年小发明何时走出陈列柜?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13

    最近,有一件事让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白铁生感到既欣慰又遗憾。

    天津市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宋晓迪的发明“多功能学生座次表”申请了专利后,已由浙江一家企业投入生产,首批价值近10万元的2000套产品已投放市场,如果市场看好,公司将扩大生产规模投放第二批产品。

    学校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每隔一两周要求各班学生轮换一次座位,而学生座位一变,原来记录学生位置的座位表就会失效。宋晓迪,这个15岁男孩的发明,就是能动态反映学生的座位变化。

    青少年学生的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白铁生这位从事青少年科技工作多年的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孩子们的智慧能变为产品,既是对孩子科研成果的肯定,同时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但同时,白铁生老师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宋晓迪同学发明的‘多功能座次表’是1999年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发明创造多项成果之一,但却是这几年天津惟一一个成功转化为产品的小发明。”

    白铁生副主任告诉记者,从80年代初开始,天津市每年都会组织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创造活动,获得市级奖项的每年都有100多项,加上各区、各校孩子们的小发明小创造,可以说成果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发明创造经老师、家长指导完善后,几乎就都不了了之了。

    “我们常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句话也应同时包括青少年的发明创造。”白铁生老师强调说。

    据白老师介绍,在80年代初的时候,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主管部门曾注意到这个问题,鼓励搞小发明创造的中小学生申报专利、搞技术转让,也曾开过青少年科技成果拍卖会,在办展览时也把有关的厂家请来。但是这样做引起了一些负面作用。比如,青少年的发明创造往往只是一个思路,一个思想上的火花,而进一步的完善实施或做成成品往往需要家长或指导老师的帮助。这就涉及到专利的所有权以及产业化后经济利益上的归属问题,而主办活动的单位也会因此陷入不必要的纷争。

    另外,孩子们的小发明创造一般都不是科技含量高、制作难度大的作品,这些发明的关键往往就是一个别人没有想到的巧妙构思,大家一看也许就会恍然大悟。因此这些小制作一旦被公开,就容易被厂家直接或改头换面地加以利用,却又不好追究责任。

    白老师说,由于这些原因,青少年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就被搁置起来,而每年大量有价值的小发明小制作参加完比赛、被评完奖就完事大吉了。“孩子们的科技成果大多是基于他们平时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进行的小改进、小发明,但别小看这些东西,有些是可以解决大问题的。如果推广开来将会产生很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白老师拿出一套门与门框的模型,这是一个中学生设计的能够自动关闭的新型合页。目前,在一些公共场所或在普通的屋门上,人们为了让门能够自动关上,或是在门上拴上一个有弹性的皮条,或是安上一个门弓子,利用它们的弹性使门关上,但有时弹性太大关门时易伤着人。这种螺旋式合页,可以使门依靠自身的重力较为缓慢匀速地将门关上。

    “像这样的产品如果投入生产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在白老师办公室的柜子里还有不少这样的小发明:易吸水的新式墨水瓶、防锈锁、多用锅、能伸缩的鞋、新式白板擦……

    针对青少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白老师认为,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向青少年普及知识产权的有关知识,让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成果变成有益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产品。其次,引导青少年为自己的科技成果申请专利,使其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也能保护青少年的创造热情。青少年一旦拥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会终生受益的。

    白老师目前已经完成了《知识产权小常识问答》一书的编写工作,这是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及天津知识产权局委托编写的一本面向青少年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的小册子。白老师希望社会、家长及青少年科技工作者能向孩子们积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小发明、小创造走出学校和孩子们的陈列柜,成为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