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刘彭芝校长介绍,在开展学生劳动技术教育方面,该校既培养全体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更注重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一般人眼里,学生从事劳动技能活动,是为了将来立足于社会,锻炼实用的生存能力,人大附中为什么独辟新径呢?据长期从事劳动技能教育的竺豪桢老师介绍,该校地处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区的中心地带,很多学生父母反映,如果学生都是学习针织、缝纫、修补自行车等等,体现不出人大附中的特色。1994年以后,学校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把发明创造引入劳动技能课之中,二是让发明创造面向全体学生。
    竺豪桢指着面前一具智能交通灯的模型告诉记者,这件作品科技含量最高,制作难度最大,花费时间最长,社会效益也最广。“智能交通灯是根据汽车流量来控制交通灯的时间分配。中央位置是交通灯,每个方向有数条车道,智能交通灯可以随时对不同方向的车辆实施监控。”
    据竺老师介绍,这项创意最早是高一同学提出来的,但苦于知识有限,由高二实验班的陈曦同学领头,在一个实验组的帮助下,花了半年时间共同完成的。今年8月份全国举办首届中小学生劳技教育创新作品比赛,5月份北京举办选拔赛,这个模型将随同该校近10件作品参赛。
    现在人大附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金工、木工、电子为基础,以21世纪人们所需技术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学有所长的劳技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