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教育信息化的头等重要地位,构建了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包括继续教育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学历培训等全方位、多层级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以课件制作为驱动
    最初开展的培训和其他实验学校一样,从组织一线教师学习课件制作开始,使教师在学会各种工具软件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后来逐步深入到掌握基于资源的课程设计。培训过程和软件开发紧密联系,先后有几十名教师参加了小学语文课件、小学语文课外扩展阅读和多媒体情境作文等教材的开发。
    实践证明,在一段时间内,以课件开发作为任务驱动,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迅速形成学校教育信息化骨干队伍的有效途径。一线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驾御信息资源的行家里手,就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有机地相互融合,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网络学习的安全。
    虽然,一线教师进行课件开发的培训方式不一定有普遍推广的意义,但是,面对一线教师远离技术创新,基础教育教学手段技术含量低,以及商品教学软件还是稀缺物的局面,培训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教师在短时间参与课件开发,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办法。重要的是,通过以课件开发为任务驱动培养起来的这批骨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演进,体现了学校而后多年实验研究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如,学校的生本识字试验组的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于把资源组织过程和教学设计相互紧密联系,既考虑知识的结构化传递、考虑知识点到知识块的演进,又考虑为学生创设恰到好处的学习情景,考虑学生的知、情、意的发展,呈现出自动化的趋势。
    以理论培训为支撑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理论培训,每年都“走出去”、“请进来”。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级别的理论研修班和培训班,同时把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举办面向全体教师的专题理论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使一线教师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理论水平,自觉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指导实验研究。通过和专家面对面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使实践不断获得新的动力。
    以课题研究作加速
    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是加速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举措,学校先后承担了“小语‘四结合’”、“开放型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生本语文识字教学”等多项实验课题。实验使得教师队伍不断得到优化,一批批骨干教师从实验课题的研究中成长起来,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中坚。2001年实验教师获得教育部及所属单位、全国一级学会的教学科研奖47项。
    以课程整合为契机
    经过几年建设,学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教师和语、数、英等学科教师之间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相互渗透融合,为实验研究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逐渐由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列,转入把信息技术课时直接安排给学科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把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程改革实验。实验班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能力远远超过信息技术课程单列的班级。
    CAI理念和技术的演进和计算机课程的发展,特别是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准备,使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产生,学校由实验初期的“建队、建网、建库”逐渐步入课程整合阶段,使信息技术逐渐深入教育教学的核心领域。
    ■南山实验学校副校长 张鹏
    能力提升 共享资源
    天津市教委从2000年起对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考核,并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挂勾。指导思想是以应用促培训,在培训内容与考核形式上不以计算机知识为主,而是以结合本职工作的应用为主。广大教师反映“愿意学、用得上”,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对于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是培训和考核在因特网上迅速地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加工运用的能力。考核时题目公开,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学科教学网页,并从中下载相关文本、图片等,经过加工、排版,再作为电子邮件发送出去,这样就考核了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上网,教师体验到,信息社会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分配方式,信息的多源性和易得性使得教师占据教学资源的优势不复存在了。促使教师把教学活动的阵地从黑板向网络转移,从而促进在教育观念上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对于参加教育科研的教师还要进行网上教研能力的培训与考核,会制作网页发布信息,利用市、区(县)、校的网站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指导、服务等。目前正举办天津市的各级教育网站评比展示活动(www.tjjy.com.cn),扩大了参加教育科研的教师规模。随着天津市教育科研宽带网的开通,许多教育科研人员学会了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教案、讲义,使优秀教育资源得以共享。
    对于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师则实施教材建设的换笔工程。用电子文档来完成书稿的编写、发稿和校对,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编校质量。由于熟练地掌握了文本、图表、图像等应用技术,也催化了多媒体教材的诞生,提升了教材的品位。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技术教研室主任
    刘观武
    师生同学一起成长
    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理念的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我边实验边充实自己,把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引入课堂,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分别就数学活动课、命题课、概念课进行了网络氛围下的教学探讨。在《利息》一课,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运用公式计算利息、利息税、实得利息,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网上利息器进行方便、快捷的计算,课后学生还从网上找到了购房、购车分期付款计算器,这些都是家庭难得的理财工具。
    网络教学受益最大的是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真正做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而教师也在和学生的共同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基本技能,将信息技术更加合理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易伟湘
    角色转换教学更新
    三年前到学校时还没有摸过电脑,校本培训对我产生了显著效应,使我从一个“标准工业化教师”转变为一个“信息化产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执教的网络课例多次获国家级奖励。在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把信息技术自然平和地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会。
    如今我所教的学生已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自主查寻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BBS进行讨论交流,制作电脑作品,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主题性”综合学习。在进行“认识深圳”的主题活动中,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整理与深圳相关的资料,从不同角度了解深圳,再利用电脑作品的形式把自己对深圳的认识展现出来。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唐晓勇
    学到的不仅是技术
    2000年参加了“Intel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这次培训对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产生了强烈冲击,极大地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培训过程中,我掌握的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所必需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明白了如何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绝不仅仅作为一种媒体播放工具,事实上,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能为“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最为理想的环境。参加培训前,教育部要求在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此,我想可以将信息技术用于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培训中我设计了一个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教案“我最喜爱的诗人研究”,并将它运用到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去,指导学生进行了他们从未有过的学习体验——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自主学习、研究。
    由于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这个教案被选作“Intel未来教育”国内教师教案的案例。从此我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用于日常教学之中,通过一年多的培养,学生适应了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培养了在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在此期间,我和学生共同创建了语文学科教学网站——“新学网上文学院”(http://myxinxue.6to23.com),支持学生借助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它使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中挣脱出来,在网络的支持下,学生不必再从老师的桶里舀水,而是去大海里自己取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知识的占有上,而是建立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能力上。所以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天津十七中学语文教师 魏薇
    模拟学生 换位思考
    我参加的培训不是普通的宣讲、灌输,而是让学员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员不单要熟悉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技能,更要体现出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课程的融合;不单要领会教材的精神,更要制作出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
    “Intel未来教育”教师培训不是一般意义的培训。老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有时是以教师的身份出现,有时要扮演学生的角色,有时又要扮演一个教学“评判官”。作为学科教师制定一份单元计划并不难,难的是要换位思考,模拟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设计问题”。这正是培训的难点所在。
    在实际中,学生一旦进入了计算机世界,闯劲比老师大,敢想敢试敢做。这就逼迫我们当老师的必须先行一步,不断地更新已有的电脑知识。不然,我们就会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山东省淄博市电化教育馆 邵秀蔚 《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2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