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论坛:我们为什么不能培养出电脑天才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2-06

现在公认的说法是,我们已经身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是空前(一定不是绝后)重要的。我比较赞成这样的观点:青年人才是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而不是分量更轻的“生力军”。看2组数据就可以了:我国科学家赵红洲统计分析了1500年-1960年全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发现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段是25-45岁,峰值年龄为37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统计,1998年基金项目主持人45岁以下的占59.1%(详细情况,请阅11月《长江日报》或11月23日“新浪网”内容)。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赵先生继续统计分析到现在,会有更惊人的发现。看看《财富》的排名,多少亿万富翁不足40岁!如果打赌的话,赌他们是靠科技致的富,怎么也有70%的胜率吧?可见,现代社会,“大器早成”,年轻人更有创造力。我是搞计算机教育的,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问题特别关心。我就奇怪:国外电脑天才的神话比比皆是,我们为就什么不能培养出电脑天才?

我国的青少年,也在国际信息竞赛获大奖;我国的电脑普及率虽然不高,可绝对使用人数很多,完全应该出很多电脑天才呀?最遗憾的是,能相当大程度反映电脑个体劳动水平的软件业,竟然照印度差很多!印度人比我们聪明呀?印度人比我们勤奋呀?印度人比我们的电脑多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

最重要的,我认为:

首先,是思想上有问题。计算机无论怎样,是新东西,非基础,不经典、不传统,当属“奇技淫巧”一类,怎么也比不得数、理、化呀。问一句:学数、理、化为了什么?如果能凭计算机立身社会、发展科技、创造财富,怎么就比不得数、理、化?而且,我达到目的可能要比你快捷的多!“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其次,还是认识上有问题。计算机好神秘呀,穿上上机服、穿上上机鞋,不许随便动!有了群众基础,自然会有竞技精英。计算机就象纸、笔一样,识字还得穿上上机服、穿上上机鞋,不许随便动字典?如果这样,文盲肯定会多很多,就象现在机盲一样。我呼吁:对于计算机,让孩子们随便用、使劲用、干什么都用!

最后,还是观念上有问题。我们的规矩太大。小孩子对黑客感兴趣,进进国外军事基地什么的,有什么了不起?高手都是这么练出来的!在现实世界里,没有超国界的利益,没有所有民族都公认的道德。仁德是强者对弱者的道德。请先练技术,后规范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