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成长。用心做教育,用爱心、恒心、关心去爱护每个孩子,去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利用我们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他们,将一腔真爱投入其中,即使这份爱的收益很微小,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却影响他的一生。
在班上有个男生叫李群,个性倔强,脾气暴躁,很难与人相处。周围的同学三天两头来告状。由于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在小学中的第三个年头,有一群外来务工子女被合并到这里。他就是其中的一个。从小没有进过幼儿园,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更不知道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家中父母也是文盲,平时教育孩子的方法既简单又粗暴,常常是一不听话就以拳脚相加。由于父母没有给与正确的引导,加上长期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不当行为的影响,我感觉他在这个集体中是孤立的,没有朋友。那么怎么引导他学会与人相处,让同学们能接纳他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严厉的措辞或是简单的说教,对于他这样的孩子是没有用的,当他跟随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的是陌生的上海同学、老师,内心会产生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消除他们这种负面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些时间熟悉环境、新伙伴,逐渐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关心,从而解除内心的警惕,更好的接受老师的教育。
马斯洛理论认为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类。该生待人尖锐偏激的态度,其实正恰恰反映出他心中对友情的渴望,渴望被人重视,这正是尊重需求的表现。所以,当他周围的两位女生又一次向我提出换位子且离他越远越好时,我一方面做两位女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没有去批评指责这位男生,而是向他提出了要求:“在你的周围为自己找一个朋友。两周后,把他(她)介绍给老师。如果你成功了,老师表扬并有奖励。”听了我的话,他先是一愣,沉思了一会儿,重重地点了点头,仿佛是在承诺什么重要的约定。在我的班主任历程中,我总结出:在更多情况下,对学生施以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含蓄委婉地批评,较之直来直去的呵斥更容易为他们接受。
两周后,他如约来到我的办公室,他找来的朋友,竟是前两周要换位子的一位女生。这位女生的话更是让我喜出望外,她说:“我很愿意与他成为好朋友,因为他不再欺负我们了,还乐意帮助我。”男生的表情更是激动,随即他问:什么时候带第二个朋友来。我欣慰万分,我知道他此时心里又燃起了对成功的渴望,他也明白了获得朋友对他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有了宽容,才能够等待;有了宽容,才能去唤醒;有了宽容,才会有教育。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同学成了他的朋友。同学们对他也不再退避三舍,而是真心欢迎,这位男生不仅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还成了班级里的 “热心人”。对他获得的成功,我由衷地高兴。然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考虑到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出现的反复。每当这位男生又犯错误时,我总会把握时机给他一些激励的话语,如:“你在老师心中一直是个不自满不服输的男子汉,我信任你。”每一次他都能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他是在努力地克服缺点,不断挑战自我。在老师温暖的话语中,学生通过自我反省,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教育也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 “让每一只小鸟尽情地唱歌,让每一朵花儿都竞相开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