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因特网走进每个教室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1-11

  在许多中学,即使是已经建成校园网、实施网络教学的学校,计算机往往也只是计算机室中的宠物,只是计算机课上的实习工具。

  走进北京35中的教室,你会惊异地发现,在每个教室中,都有一台29英寸的大彩电。这个彩电可不是用来看电视的,装上显示卡,这个特大的彩屏被用来做计算机的显示器,学生们可以在教室中上网,教师则可以用校园网调来各个课件。“我们计划下个学期开放各个教室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在午间休息的时候,可以上网,网络建成是给学生们用的,不是用来展示的。”郝日达校长是35中的校长。他的头脑很现代,办学观念也很明确,校园网建成后,他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好地利用于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们的反应热烈极了,这个篮球传统学校、文体特长校,在继传统的演讲文艺比赛外,新增了上网热。

  ■学生自主免修课程

  有人说,做校长难,“生老病死退,吃喝拉撒睡,桌椅板凳柜”,一校之长要管这些教学之外的杂七杂八的事。事实上做名校长更难,一个有着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名校,如何发展壮大,需要花不少的心思。35中是一所有着70多年历史的名校,培养过王光美、王光英等许多名人。在新的历史时期,35中如何发展,郝校长动了不少脑子。

  在35中,学生们可以选修课程,每个年级至少有两门以上的选修课,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同时,35中在北京中学中第一个率先实施了免修课。一些计算机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免修该课程,避免了这些学生影响其他学生,也可以使他们有时间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这个作法其实也就是孔子提过的因材施教。标准件的教育模式,制约了学生潜质的发挥。创新人才的培养来自哪里?我想就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郝校长的教学思路很清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深入到学生中,学生们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人人有课题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校长,郝校长深知,他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要通过教师们去实现。如何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校长的建设日程上显得特别重要。

  两年前,35中开展了《课堂教学素质改革》的总课题科研活动。在这个总课题下,每个教研组,都有子课题,每个教师都可以自选课题。两年来,市区级研讨活动在35中开了六七次,阶段性的结题使教师们受益匪浅。教师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分层教学、特长班的特色教学,打破了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选择性学习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