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习《新课标》体会

作者(来源):曹美娟    发布时间:2006-03-30

 在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后,对二期课改构建的三维教学目标,又有了从模糊到深刻的认识。

于漪老师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抓住了教育的本质。知识与技能,是一维。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应该是,是最不易老化的,课改需要对原有的知识内容加以审视、整合、削枝强干,让学生择其要而学过程与方法,是二维。东方教育比较重视结论,西方教育比较重视过程,我们的课改要结合东西方的长处。以往的教学,我们比较重视教法,对学生的学法研究不够。现代社会,学生若不会求知,发展就会受到很大障碍。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动机、热情,还包含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责任,更包含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要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进行学习。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期课改”的要诣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它要求课堂教学改革重在“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即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彻底改变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的教学方式。要实行这一改变,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营造好环境。备课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经常思考怎样学,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分析知识点把自己当作一位学生,怎样理解,怎样掌握所学知识的心态,研究学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上升为“主体”。

在教学《宽容》这篇课文时,我通过表演,让学生抓住护士的神态、动作等进行表演。使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同时,我也抓住了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使长文短教。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使过去要两教时的课堂教学,如今只用了一教时。课间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需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摸摸学生的头,与学生一同做游戏,努力使自己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学生就会把你当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那么你的教改措施,你的新教法,就会在学生中生根、开花、结果。

二、注重整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写作渠道

本学期,我们给自己加压,既教新教材,又不放弃老教材。采用了新教材为主,老教材为辅的办法。同时,为了解决教学时间,我把新旧教材相关课文进行了整合教学,效果很好。例如新教材中,有关“珍惜时间”的课文,我进行组合教学。在学生学习课文中,我又设法设计了许多读写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知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教学的每篇课文中,我都布置了小练笔拓宽学生的写作渠道。

三、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期课改的一大突破,或者说是一大要求便是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教育要在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关心学生对成功的期盼、对于问题积极寻求答案等等内心需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既有知识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且充分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能力表现,在这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的功能,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拓展和倾诉中理解母亲最深情的哺育,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音乐的伴奏下,同学们吟诵起赞颂《母亲》这篇诗歌。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已被完全激发出来,这时,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让他们把对父母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课堂上,小于同学感动之余,还流下了热泪。我觉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关注了孩子的情感体验,我的这节课应该已经成功了一半。

四、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开设探究型课程,又是二期课改另一个重要的特点。通过学习,我感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必要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科教学是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都能做到既打好基础,又培养了创新精神,研究能力,那将是教学上的最高境界,我结合五年级写毕业论文的要求,指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奥秘。在教学《我的探索》这一课时,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探索,写出自己的发现,并制定探索方案。如何让现在的孩子能从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他们对探究活动的参与热情。我把学生们所探究的课题上报给少年报社,参加他们举办的小探索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在动手、动脑、等过程中,培养了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期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我们教师也会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