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许多美好的记忆,阅读肯定是其中之一。有人将阅读当作“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贺麟),也有人将阅读视为“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梁实秋),这些都非夸张之词。书里乾坤,纸上心迹,记载的都是前人的聪明和学识,后来者借着读其书,便能与其心灵相通,受其教益,为之熏陶,以致远避世俗的侵蚀,渐达高远的境界,不亦快哉?因此,宋人黄庭坚有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承,教师每天都和书本打交道,更需要阅读经典。教师阅读经典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
经典阅读要读大家著作。名师大家的著作,是经得住实践与历史的考验的。教数学的老师可以读一读笛卡尔、莱布尼茨、罗素的著作,如罗素的《数学原则》是对于概念的意义理解,即使从哲学角度,也会有重要收获。教外语的能不能读一读语言学专著,比如索绪尔的《语言学教程》,教语言的要理解语言。语
随着时代的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要有一定的学术宽度。知识面太窄,发展有限,也会影响深度。学文科的教师要染指一下数理逻辑、科学史、技术发展方面的知识,学理科的教师,更不能有人文缺失,提高文字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直接影响教学效应。进一步说,无论哪一科教师,都应该学习教育哲学。
教师自身应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会做人、学会感恩、自立自强、人际和谐等,那么,《学记》、《论语》、《孟子》等典籍不可不读。手捧一卷古籍,凝神静气,神交古人,心飘万里,那是何等的怡然自得,何等的心胸俱醉。金钱、权力、名利、冤屈等等,全部一扫而空,真可谓:“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每读一本,自己的知识库里又补充了新的血液,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又多了一分了解,少了一分无知。
阅读经典还要有做学问式的阅读态度,“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快餐式的文化,来得快走得也快,没什么根底,对此教师应该有所不为。做学问讲求精思炼志,“吹尽黄沙始到金”,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该励志。
教师崇尚阅读经典,阅读经典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具有教育智慧与人格力量,让教育发展保持旺盛的朝气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