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在艰难中起步--辽宁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市场透视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5-07

  沈阳市31中学高一.四班学生刘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学校开设计算机课以来,我和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在了解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同时,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只有刻苦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增强了我们对学习的紧迫感。”

  这位学生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辽宁省绝大多数城市中小学、部分县镇中小学、甚至部分发展较快的农村小学,都已经配备了计算机,部分学校已经开始计算机辅助教学。一些学校装备了教室网络、多媒体网络,有的学校的校园网已与国际互联网络联通。计算机已经成为培养中小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课程。

  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教育课,已成为教育者和专家的共识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计算机课程,会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张福建认为,计算机课程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独特优势。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基本是脑、眼、手同时使用,对培养创造力有一定的帮助。学校有过统计,全校学生都喜欢计算机课程。沈阳市134中学校长张锡华认为,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爱教、学生爱学。

  资金,人才,教材,诸多问题制约着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计算机课程魅力无限,然而由于计算机教学体系不完善,使辽宁省目前许多学校的小学生只停留在启动开机、打字、简单的字句重复阶段,中小学只了解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整个计算机系统没有服务于教学。可以说,相当多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投资不到位,致使计算机课件制作管理、网络管理没有真正形成,全省缺少一个中枢管理部门;计算机人才不到位,多数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没有受到过计算机专门培训,半路改行的比较多。有的计算机课程教师是数学教师改行,有的则是劳技课教师改行,而即使这样也满足不了计算机课程的需要,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计算机教师。全省缺少一本完整的计算机统编教材,很多学校借用或自编教材,造成了计算机课程用书五花八门,有的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有的又过于艰深,让学生很难接受。沈阳市电教馆馆长张连璞说,计算机课程没有统一的课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小学生上计算机课多是占用劳技课的时间。相当部分学校的中小学里,信息化教育仅仅是打字教育。

  改变计算机教育现状,势在必行

  以上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向更高层次发展。为改变目前这种状态,辽宁省已开始大动作。

  据悉,辽宁省将建设一个覆盖全省的省市级培训网络--“辽宁教育信息网”。这个信息网将定期培训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工作人员。省级培训拟在沈阳、大连等城市设培训基地,主要为各市、县(区)和建立校园网的学校培训网络管理人员,或者培养高级软件和课件制作人员。各市的培训将结合全省中小学教学的实际,以计算机操作与维护、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同时,各市的培训基地要培训能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应用的一线教师。

  今后,省内普通高等学校的师范专业增设“信息化教育基础”必修课程,普及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网络知识与操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与制作等基本知识,并辅之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的课程设计。力争在2--3年内,培养5000多名专科师范生补充到辽宁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使他们成为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生力军。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材,由省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统编。在今后4年内,省政府将拿出一部分经费用来启动、扶持、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进程。同时鼓励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特别是中小学要以自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滚动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的劳动者,抓好教育信息现代化,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