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调查:5~10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底吗?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22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光明的方向与目标,必将极大的推动与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然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涉及的问题不仅复杂而且难度大,例如建设资金问题、信息技术师资问题、教学软件资源问题、与其他课程整合问题等等,“关山”重重使人们有点疑惑“5~10年”“普及”时间是不是有点短?

    上周K12在网上就“陈至立部长提出的5~10年在全国基本普及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进行了调查,共1166人参加投票,教师653人,学生396人,家长与其他人士共117人。结果显示: 教师总数的28.64%、学生总数的44.19%、家长总数的41.07%比较乐观,认为此目标在5~10年内“完全可以实现”。这部分投票共计1166名投票者中34.48%。而65.7%的教师、45.96%的学生、53.57%的家长和55.74%的其他人士选择了“只能部分实现”,这部分投票占总数的57.89%,在调查结果中比重最大。另外还有7.63%的投票者选择了“不好说”这一项。看来对于“普及”这件事,大家心里有点没底。

    从结果看,参加调查者表态大致集中在“完全可以实现”和“只能部分实现”两部分。分析原因,可以说选择前者的教师、学生以乐观的态度肯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与速度,并相信政府、民间将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建设。而选择后者的则更冷静的意识到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地区资源不平衡、资金筹集困难、软件硬件发展建设不同步等现实问题。从实际情况看,自“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颁布后,全国上下各地区各学校有条件的、无条件的都已经被发动起来,准备全力以赴响应号召,力所能及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代化教学,力争在5~10年或更早的时间内“达标”。如果问题只是“达标”的话,就过于简单了,“完全实现”也不是问题。但“达标”并不就是“实现”,可能偏远的山村小学校也借钱装上了高级电脑,但娃娃们一周能摸上几次电脑却不能保证,需要警惕的就是表面的、形式化的“达标”活动。所以在我们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以前,我们需要怀有 “只能部分实现”投票者那样一种冷静的心态,认真考虑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也许最终会达到“完全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