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减负”之后看“减负” 只是学生的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3-27

    新千年伊始,教育部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时间,“减负”呼声不绝于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舆论焦点。

    “减负”至今已一年有余,成效如何?或者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否减了下来,身心是否得到了彻底解放?这样的疑问恐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不可否认,当年发布“减负”令,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立即行动,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出台措施,改革积弊,使“减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得到了社会首肯。不过,“减负”虽已有一年之时,但有些地方的工作并未完全到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减下来,甚至有的地方“减负”打了折扣,走了过场,做了表面文章。这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仅举一例,足以为证:前不久,《语文教育》杂志等单位主办了以《平常的一天》为题的学生征文大赛。据悉,在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余份稿件中,80%以上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反映,课业负担是他们生活中“难以承受之苦”。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上厕所,最多只剩下15个小时,却要做完24张卷子,到底能不能做完?”另一位学生写道:“我的脑子里充斥着公式、化学分子式、定理、实验现象、单词等。他们从我心灵的花园翻墙而入,踩坏了所有的花草和种子,也赶跑了所有的梦境。”繁重的课业负担,高考的压力,使得这些学生生活刻板乏味,全无一点哪怕是小小的乐趣,甚至造成部分学生心灵扭曲,一位学生就把周围的同学视为“我的敌人”。这次作文大赛,本意是让学生们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天,但却有那么多的学生感叹学习之苦,倾吐压力之大。这表明,沉重的负担依然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减负”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美好的梦想而已。

    “减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说其复杂,是因为它不仅要减少学生的课业量、缩短学生在校时间等这些外在的量的规定,而且还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制度、招考制度、用人制度以及我国目前实际存在的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人口压力、城乡差别等问题,这就增加了“减负”工作的难度。说其是系统工程,是因为“减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它还涉及到社会、家庭、公众舆论等方方面面,这就增加了“减负”工作的阻力。因此,“减负”非朝夕之功,也非一方之力所能为。要根除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一顽症,必须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全面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减负”之后看“减负”,既喜且忧。现实告诉我们,“减负”任重道远,未有穷期。新世纪开局之年,我们应当进一步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落实教育部关于“减负”的一系列要求,把“减负”提到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的战略高度,认识要到位,措施要到位,落实要到位,监督检查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