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减负的关键是因材施教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5-14

    减负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如果每一门课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相信求知未必像现在这样艰难。如此,阿基米德给国王讲物理学时,国王即使听不懂物理学,也一定听得懂其他别的学问;国王即使听不懂艰深的物理学,或许听得懂简明物理学。

    减负这个说法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如果说为了求知,我们必须要超负荷地努力,而且惟有超负荷努力才能求知,那么,减负就是不正确的,从根本上说也是不可能的。那样一来,减负就成了我们逃避对真理追求的懒惰行为,除非我们愿意放弃对真理的追求或降低对真理追求的标准。但是,如果真理不必如此也可以认识,那么,倒真正应该反省一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因我们认识真理的方法不对头而人为地增加了负担。只有在这种意义上,减负才是正确的也是可能的。

    中国自古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隐喻,常被人用来说明求知之艰难困苦,依此例,减负与偷懒无异,同样依此例,学问之高低与艰难困苦的程度成正比,相信许多人在骨子里也是这么看的,要不我们的教育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重负,以至于我们今天也不会这样强调减负了。

    不过我认为,真正的大学问却未必是这样苦出来的。记得许多年前,有人问杨振宁教授,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是否感到活得很苦很累?杨振宁教授的答案正好相反,他认为他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在物理世界中感到的是审美的轻松和快乐。这样看来,求知之难,求知之苦除了本身负荷大的原因外,更与术业有专工息息相关,也就更多地与个人的兴趣、性格、智慧类型等有关。缘此,当一个人在某种学习上很艰难时,我倒主张不妨换换专业。试想一下,如果上大学是成才的惟一道路,而上大学又主要取决于某种应试教育的单一模式,其结果必然造成大家趋之若鹜。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多少“不适者”是不言而喻的,也就难怪有那么多的人会觉得学习之苦学习之累了。这样的人多了,自然也就使人以为求知是很难很苦很累的了。就像中国古代的科举,录取的只是极少数,许多人都往上涌,而完全不顾自己是否适合是否真有兴趣,不苦才怪,不累才怪,不难才怪。

    阿基米德曾给国王讲物理学,国王听得直打瞌睡,问阿基米德能不能把物理学讲得使自己能够听懂。阿基米德的回答是:世上没有专为国王准备的物理学。这里也谈到了求知之难求知之苦,但也与术业有专工相关。由于兴趣、专业方面的差异,阿基米德讲述的哪怕最简单易懂的物理学,对国王而言也是十分艰深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悟出,减负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如果每一门课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相信求知未必像现在这样艰难。如此,国王即使听不懂物理学,也一定听得懂其他别的学问;国王即使听不懂艰深的物理学,或许听得懂简明物理学。特别是,说不定有的国王本人对物理学有深厚的兴趣,或在物理学方面极具天赋,更说不定国王本人就是物理学家,而且在几个领域都具有天赋甚至都有建树。这不是不可能的,只不过领域越广,出现的概率越小而已,但决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