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评论:补课让教育失去了什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1-24

    未及寒假,许多学校(主要是高中)已经为即将到来的“补课”摩拳擦掌了:高一“补”高二的课,高二“补”高三的课。而高三实际已无课可“补”,国家规定的教材上一年早已“囫囵”完,剩下的半年将继续依靠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集中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应试训练。高中三年,利用假期补课你追我赶囫囵完教材,倒抽出一年时间专门用来“复习”应试,我不知道这是否也算“中国特色”。

    可是这种你追我赶的“大跃进”式“补课运动”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并使教学质量出现事与愿违的滑坡和倒退。众所周知,教材(特别是理科教材)是严格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编排的,什么时候学、学什么,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和客观要求。无视这些规律和要求,不切实际地要全体学生快马加鞭,无异于拔苗助长,结果只能事倍功半。

    稍具教育学、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高三是中学生心智发展最成熟的黄金时间,也是获取新知、发展思维、开阔眼界、提升自我的最佳时机。而如果恰恰在这宝贵的关键一年里,学生只是学会翻来复去地在题海中“炒冷饭”,获得一些应试技巧而别无长进,这对他们而言显然不公,也是教育无可弥补的损失和浪费。据1月15日《扬子晚报》报道,上海市某重点中学有63.82%的学生称在重复做题中没有新的收获而心生厌倦,近半数学生存在亚健康症状。

    高考是对高中三年所学全方位的考查,“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当然需要。但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法规,加重学生负担(包括经济负担),利用假期补课“抠”出整整一年时间来进行专项考前备战,对学生进行一轮轮大容量、超强度、高密度、低水平重复的“狂轰滥炸”以期提高分数,这种做法貌似对学生负责,实则贻害无穷。如果分数是栽培在这种以“补课”作催肥剂的土壤上,那么这样的分数不要也罢。因为青年学生特有的激情、敏锐、创造、灵感等最宝贵品质必将被这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和新鲜感的“复习”破坏殆尽,并不可避免地使他们对本应充满创造魅力的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而经由一年时间专门进行指向明确的应试复习、模拟训练,在成就一小部分“考试英雄”和繁荣庞大的复习资料市场的同时,还生产了许多高分低能者和更多的失败者,也背离了考试的本意。

    休寒暑假既是是国家教育法规赋予学生和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基于酷暑严寒的自然条件下教育制度的人性化设计,任何人都无权克扣、剥夺。一个寒假总共短短二十来天,又适逢新春佳节,再加之天寒地冻,我真搞不懂有关学校为何无视现实和学生感受,如此“吝啬无情”,这种破坏学生情绪的补课到底能带来什么?

    因为假期补课不得人心,所以一方面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地禁止;(虽然每年照例是雷声大雨点小地重复一下而已)另一方面,学校又率领学生与监督部门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千方百计对补课行为加以遮掩,甚至不惜与学生订立“攻守同盟”。教育荒唐滑稽到如此地步,真是斯文扫地了。

    假期里在调节身心之余,进修补习、充电提高当然必要。对学生和教师来说,一个共同的重要课题是利用假期如何补生活之课、人生之课、社会之课、自然之课、劳动之课、艺术之课,这既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提高素质、增强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但既然是假期,即使是补这样的课,也要兼顾学生兴趣和快乐程度,否则还是背离教育的本意。

    高考制度改革已在进行,考题也越来越联系生活,突出能力。笔者希望新的高考能使为应试而“补课”的“大跃进”做法统统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