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生课业负担到底有多重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1-06

小小年纪背着沉重的书包,整天理首在书本和作业中,童年的快乐和天真少了许多……记者最近在各地采访中发现,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存在过重的情况。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号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记者深深感到:必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创造条件。

课业负担几多重

中小学学生书包到底有多重、作业量有多大?记者在一些省市部分小学和初中学校进行随机采访,发现了一些书包重、作业多的情况:某地级市小学各年级学生的书包普遍在5公斤到8公斤之间;初中学生书包在10公斤以上的现象在不少地方相当普遍,其中面临毕业的初三学生书包最沉重。在不少城市,大清早背负沉重书包匆匆而行的中小学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街景”,在南方某城市,甚至还出现了小学生拖着带轮子的大书包上学的情景。

在那些过于沉重的书包里究竟装了些什么?记者发现,除文具外,学生书包中主要装着课本和各类辅导资料、练习本等。在某城市,初中某校五年级学生有教辅资料24种,包括统编教材、补充教材、配套练习册、习题集、单元过关题、目标测试题以及各类油印试题等;某省一小学低年级各类课本和教辅资料总量达21本,某初中一年级复习资料最多的达31种。

学生书包中的参考书和教辅资料主要是哪些?记者调查的5所城市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书包中,除统编教材外,还有《小学生英语课堂练习》、《数学奥林匹克目标与测试》、《智能训练》、《字词句与达标训练》、《快速作文法》以及学校和教师要求订阅的报纸和画报各一份等。在某城市小学一年级,一些学生书本总数达16种,辅导类读物有《小学语文字词学习》、《数学课外读物》、《学生学习卡片》等7种以及学校为学生订阅的《学做人》、《作文辅导报》和各种测试题。

学生书包中的书籍从何而来?采访得知,它们主要来自以下渠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发放(包括教师要求学生购买和订阅,在个别学校,记者发现,95%以上的学生用书和辅导资料来自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及教师的要求)、书店随教材发放时搭售、家长和学生自己购买。此外一些教研机构组织编写各种单元自测题、试卷和复习资料,通过教育部门渠道进入学生手中;一些书店将未经审定的书目混入教育部门原有教材和书目订单,要求随课本人手一份;一些部门和机构组织各类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购买活动用书……如此等等,学生的书包变得越来越“饱满”了。

学生在背负沉重的书包的同时,还要应付大量的家庭作业。面对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大考、中考、小考、测验等,许多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外加早晚自习;一些学生在双休日、节日、寒暑假都要上课、补课。有的教师甚至通过让学生数十甚至上百遍抄写或反复做同样的习题来处罚学生。记者对某省5所城市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他们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分别是:小学一至三年级约1小时,四、五年级一个半小时,六年级2小时以上;另外一个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完成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家庭作业分别需要1小时;在某初中,有教师要求学生每天要做完与当天课堂讲授内容相关的各种教辅资料,一名优秀学生中午要花2小时、晚上要花3小时才能完成;在另一所学校,成绩属中上水平的初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需2小 时,中下水平学生需3小时,差生需要4小时,去年“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某校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业是33页习题和8篇作文。大量的家庭作业已经让不少学生不再享有可以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而一到接近考试,作业量会更大,学生甚至连8小时睡眠都难以保证。学生嬉戏的时间越来越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越来越少。小小年纪的中小学生又怎么能够担起如此沉重的负担呢?

沉重负担何处来

记者对导致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采访,尽管一度存在的应试教育在加重学生负担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许多人认为,社会用人制度推动人们对高学历的追求,而相对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

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最直接根源,应试教育带来的以考试成绩为教育效果的主要评估目标、以升学和考试成败来考核和评价学生促使教师、学生、家长产生了一致的共识;学生就是要多花时间、多用精力在课业学习上,以便在激烈的升学一考试竞争中取胜。一些学校的教师和校长也表示出减轻学生负担的愿望,但是由于担心学生在考试中失利,而不敢贸然采取减轻学生负担的举措,担心一旦考试失败,学校的拨款、教师待遇、生源等都会受到影响。这使得减负虽然从理论上人人都赞同,但在实践中推行起来却面临重重阻力,执行难度大。

教师素质较低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某省对初中专任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进行调查发现,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不足40%。一些地方由于教师素质差、教学辅助设备缺乏而出现了通过满堂灌、大量布置习题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

在一些学校,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率低,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根本不能理解教材上的学习内容。更有一些教师习惯于课外搞题海战术,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把学生学习、消化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机械的训练和重复过程。

一些教师反映;现行中小学教材的内容偏难。偏多是造成补课、作业多的另一个原因。在某省,教师反映现行中小学教材注重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缺乏同年级教材的整体难度调配,有的教材只适合于不足三分之一的好学生使用,三分之二强的学生感到难。由于教材难度在年级之间跨度过大、低年级教材中知识点太多,造成学生学习吃力的情况在一些地方也存在。在记者采访到的几个省市,不少人反映实行双休日后,课时减少了,但教材内容却没有减少。课时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一些地方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诸如“国际形势教育”、“税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种专题教育在一些地方被课程化,进课本、进课堂,成为一门门新课程,不少还进行考试,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据某省教委统计,该省中小学这种专题教育达十七八种。

仅遇到了来自学校内部的阻力,还遇到了家长的反对。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和教师不布置家庭作业、不补课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