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出减负的紧急通知后,一所小学采取了“对策”:二年级学生放学后发白纸,让家长出语文、数学题,孩子做完后由家长判。这种做法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又不违规——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北京一位小学生家长接到了学校的两份通知:一份说,按照教育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紧急通知,我校寒假期间不安排学生补课。另一份说,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将开设信息技术课,为使学生尽快适应,我校决定寒假期间进行信息技术课学习,自愿参加。家长疑惑了,不是要减轻小学生负担吗,怎么这边减,那边加呀!
1月7日,教育部召开的“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在教育界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沉重的负担不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而且加重了群众负担,损害了政府和教育的形象。
减负是历届教育部长抓的大事,但不是靠部长就能解决的。
会上透出这样的信息: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减负是人心所向,但不能奢望一蹴而就。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需要先从教育系统内部选准突破口。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汤世雄说,教育工作者确实应转变观念,不要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他举例说,就在教育部发出减负的紧急通知后,北京一所小学采取了“对策”,二年级学生放学后发白纸,让家长出语文、数学题,孩子做完后由家长判。“这种做法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又不违规。说明观念没有转变。”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所长裴娣娜认为,减负的核心内容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抓课程与教学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有全面、科学的基础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教学内容应关注知识内在的创新要素,以及与现实的联系。倡导“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此外,教材也应进行相应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建议,教育部应拨出专项经费组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专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及实施细则。减负工作应做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发动起群众,监督学校的减负工作,对举报者予以奖励。教育部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减负工作。
北京八中校长龚正行认为,应加强减负的督导工作,学校有问题的处理学校;同时,抓紧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使其真正负起家长的教育责任。只有教育内部与外部形成合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才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