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京剧进入课堂之感想

作者(来源):李跃辉    发布时间:2008-09-22

京剧进入小学课堂,我觉得,对于别的戏曲艺术来讲是不公平的。有一些强制小学生学习的味道,我觉得不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首先,我认为京剧是地方戏曲一种 ,都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理、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形式,这样的戏曲在中国应该不下百种,京剧充其量只是众多戏曲之中的一种,它的影响力并不见得有多么大,受众有多么广,据我这个生活在南方的人所知道的,周围喜欢黄梅戏和越剧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单独把京剧提到国粹这么一个高度,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占了地利,它是主要流传于北京――中国首都的戏曲。如果中国首都不是在北京,而是在上海或杭州,那么是不是现在就要号召大家都来学习越剧。依我看,把它定位为京粹,也许更加适合贴切。
  其次京剧进入小学课堂需要考虑小学的教学性质。虽然小学是孩子学习的地方,但是主要是学习知识,如语文、数学等等课程,这些课程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孩子们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当然,为了全方面地培养孩子,还开设了如音乐、美术等课程,在这些课程里,孩子们学习艺术。但是这些艺术课程设置的内容都是综合性的,如音乐课,无论是美声、民族还是通俗,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还是外国流行的,都可以在里面拥有一席之地。通过课程学习后,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原来音乐是如此多姿多彩,千变万化,你可以喜欢通俗,他可以喜欢民族,也不妨碍少数人对美声情有独钟。现在却单独要为京剧开设一门课程,无疑太专制霸道,这些孩子们将因此而丧失欣赏、学习其他戏曲的机会。文化的专制是可怕的,是不是还想回到只有样板戏的时代。所以在这里再出一个主意:即使要让京剧进小学课堂,那么同时也应该让其他戏曲进入,让小学生们可以学习、欣赏、了解我们国家戏曲的丰富多彩。
   
第三,小学生们都学了京剧后,就能对这门艺术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吗?我看未必。我认为每门艺术,都需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人们审美观的发展。随着人类的发展,许多曾经辉煌的艺术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京剧之所以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逐渐式微,无疑是因为它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此次事件的推动者们,则近乎理想地认为没人欣赏京剧,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京剧的美,因此要让小学生们去接受京剧的美的熏陶。这些人不知道有没有听过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没有,一个真正美的东西,就算你想把它藏起来也是藏不住的。即使你想让小学生都来接触它,进而了解它,进而欣赏它,这一切也许只是一厢情愿。

   最后,我想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华文明太光辉、太灿烂,它创造了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好东西已经或正在失去,京剧并不是唯一需要我们去欣赏、继承的东西。如果强制推行京剧进入小学,将浪费大量的金钱、精力在一个东西上面,也许我们将丧失保护许多其他的东西的机会。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