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他们是这样减负的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1-25

   减负减了多年,但总也减不下来。校长说抗不住家长的压力,老师说抗不住学校的评价,

  家长说减负保证不了孩子的成绩。减负似乎成了死结,我们不妨看看山东的一所学校——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近来又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1994年,本报曾经在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过山东桓台县实验小学。在这所学校上学的孩子,极少有家庭作业,考试不排名次、不公布成绩。今天,这所小学的学生生活依然是那么轻松吗?在期末考试前夕,记者对该校进行了一次回访。

  1月18日早上7点多,记者来到恒台县实验小学的校门口,见到一些小学生拎着塑料袋或是敞口的小布包来上课,里面只装着几本书。一年级的张肖说:“我们晚上不留作业。”五年级毕业班的周素雅说:“半个小时做作业就可以了。”记者又问了几个学生家长,得到的回答都是孩子的作业不多,晚上还有时间看会儿电视或课外书,而且学校从不排考试名次。

  据了解,多年来,该校所留的作业量是县城其他小学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而升初中的成绩连续10年都是全县第一名。

  校长张连聿说:“减轻学生负担要从抓根本入手,立体地看待这件事。只要我们培养起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一切都水到渠成。”

  张校长说,实践证明,只有充分有效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彻底改造老师的授课方式,想方设法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该小学从90年代初就开始转向用录像机、彩电、投影仪和电脑辅助教学,现在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资源系统并且被充分利用起来。计算机老师们每人一台,供网上备课使用。教学方案不再一人写一份,而是分工合作统一打印,集体备课。学校建成了辅助教学的计算机局域网络。老师用计算机给学生上作文课,一节课可以现场评点修改作文数篇。另外该校还有60台新配置的计算机组成校园网,并接通了全国多媒体公众通讯网和互联网。

  而真正显示出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价值的,是该校推行的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考核制度。实验学校破除了老师在分数上争第一拿奖金的想法。堵死这条路的具体要求是,同一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在平均分上有3分的浮动范围,在范围之内一视同仁,对于差距超过3分的老师则通过看教学录像帮助其分析原因,限一学期的时间改正和提高。

  该校以教学方法高低论短长。因为老师都用电脑集体备课,所以教同年级同科目的老师所用的教学方案都是一样的,而学校评优检查的则是备课本上加注的东西,包括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和修改意见。如果老师有优秀论文发表,辅导学生比赛获奖或是自己设计的课程被评上优,则给予重奖。

  张校长说,经过一番争取,从1999年的下半年开始,实验学校可以不参加县里组织的期中统考了。他说:“减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彻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