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这样吗?有人老说家长“望子成龙”,实际上,让孩子上大学,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人们想过得好一点的最基本的条件而已。且看各地区、各部门招人时招谁?博士、硕士,至少是本科。孩子如果不上大学找个好工作都难。 家长们以他们自身的痛苦经历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他们能不逼孩子吗?
归根到底,中国的孩子可以选择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一个孩子初中毕业考不上普高,他们几乎没有机会考上大学;一个孩子考不上大学,他们长大后又几乎没有求好职、升高职的机会。别给他们讲“路有千条”,现实使他们没有选择,因为其他路都太难太难。
所以,只有多给孩子几个可以选择的机会,减负才能真正落实。
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制不要那么死,允许重读和跳读,给学习困难和学习超群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把入学口子放宽,让非普高与普高学生有同样的考大学的机会和条件,让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的学生同等的社会承认。
把入学选拔考试变为入学水平,无论何人、无论何时都可以去考、去读而没有年龄限制。 各单位在招聘、晋升时,取消学历限制,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去年的高校扩招,非常好,希望再扩下去;也希望普高、重点中学能够扩招。
学生的负担重,“应试教育”猖獗,源于巨大的受教育需求和相对较少的教育机会的矛盾,源于中国孩子比外国孩子少得多的生活机会,因此靠“严禁”是禁不住的,大禹治水要靠“疏”,教育改革更要靠导。每家都是一个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较好的前途。孩子还小,不知生活的艰难,家长是成人,深知未来的竞争。为了孩子,他们只能给孩子压力,我们说孩子不容易,实际上家长比他们更不容易。所以,只有多给孩子一点机会,孩子的学习负担才能真正减轻,素质教育才可能真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