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政府部门所管的事都很重要,怎么强调其重要性 都不为过。然而是否都列入小学、初中的教学内容,这是要认 真研究的。这里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国国民通 过小学、初中的学校教育,究竟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 基本素质?这个问题本来应该是明确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人们常说的“面对21世纪”,似乎不很清 楚了。不仅社会上不清楚,连教育界也似乎不太清楚了。这个 问题弄不清楚,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减不下来的,减到什么程度 算合适,也没有科学的依据。
弄清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求定得过高、过低都不 行。但要遵循的原则还是有的。人的身、心、智的成长发展, 人的认知是有客观规律的。小学、初中阶段,是为人的发展打 下最重要的基础的阶段。有如建房子,基础没有打扎实,就要 在它上面建高大建筑,是不可能的。对初中、小学阶段来说, 最重要的基础有这几方面:健康的身体;诚实,与人友善相处 的品性;爱物、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等良好的行为习惯;阅读能 力;交际与表达的能力;社会生活中常用的计算能力;有关自 然、社会的初步知识等。由于社会信息化趋势越来越快,信息 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计算机的运用能力也 已成为要从小就打下基础的基本素质。这些都是要从娃娃抓起 的。即使是这些最重要的基础,如何进入课程、教材,如何在 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内逐步形成,也都要认真研究。
确定中小学生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基本素质,是 全社会都要关心的问题,首先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据了解,教 育部已就此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很多学科的专家参加了研讨, 发表了很好的见解。这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重大事情,希望 这一工作能尽快取得高水平的成果,及早制订出面向21世纪的 中小学新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法律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到那时, 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才能较彻底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