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我心中的“减负”是,多一些灵活运用的题,少一些死记硬背的题,在学习中提高兴趣。
我父母不同意减负。他们认为这是对我们不负责,因为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在初三最后的冲刺阶段“减负”,他们担心很可能毁掉我们想考上理想高中的梦想。
初三学生:我认为面对现在的教育体制,对小学生实施“减负”是完全可以的,但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像我们这样面临着中考的学生,不得不回避“减负”这个词。我的爸爸妈妈和我的观点相同。作为学生的我们当然想“减负”,但是国家现在的考试模式不改变,“减负”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高二学生:我认为现阶段实行中小学生“减负”是势在必行。而对我们高二的学生来说,却减不了负,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因为以后要考大学嘛!我希望的“减负”是,老师能把课讲得生动一些,这样,每个同学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就不会觉得累了。所以,也不存在“减负”的问题了。
初三学生: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每天的课程不要总是主课;不要给中学生留过多的作业。
我的父母对“减负”没有什么看法。但他们认为,只要“减负”真的能让学生感到轻松,那就是好的。
高三学生:理想中的“减负”应该是课业负担真正减轻。教师上课不要“死抠”书本,应当穿插一些课外的知识和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要放下高考的“指挥棒”,这才能算是真正的“减负”,尽管这十分困难。
作为一名即将面对高考的学生,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不能“减负”。我父母的想法也和我一样,他们认为在这个时候“减负”无异于“士兵丢了枪”,毕竟四个月后的考试将注定自己的命运,况且在当前情况下的竞争是十分激烈、残酷的。
初二学生:我理想中的“减负”,应该是向国际潮流迈进,还是以学为首位,多动脑,且多动手,多进实验室钻研新知识,把少量时间放到课本上。我觉得“减负”非常必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果为了学习好而把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抛到一边,那是不是很可惜?令你后悔一生。然而让人最欣慰的就是现在教育部公布了“减负”措施,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我父母和我的想法一致,他们说现在进行的是素质教育,要是人人都会一样的东西,那么社会就没有发展。比如说,把社会比做一块冰,如果人人都会滑冰而不会游泳的话,那么谁都要淹死,但是如果有人会游泳,那么这些人就是人才。
高一学生:我认为“减负”的内容还需进一步明确,即“减负”不仅是在作业上的减少,还应该在思想、心理上的“减”,更重要的是在能力、素质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上的“增”。
现在,社会上都在宣传“减负”,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自己的负担并不重。这就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减负”也应该“因材施教”,不可多也不可少。
初二学生:现在我们这些学生,哪一个不希望能真正地减轻负担,哪一个不希望能轻轻松松、痛痛快快地好好玩一场,可是我们哪个都是背负着家长和老师的希望,面临社会大大小小的考试,哪里能“减负”啊!
在开学的第二天,老师的话也离不开“减负”,本以为能减一点,可是老师一句话便否定了“减负”,“不能减只能加”。我渴望“减负”,但是这并不代表就能“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