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加”与“减”的边缘
在减负之前,吴先生是一个减负的积极倡导者,因为他有一个女儿正读小学五年级。说实在的,自从女儿上了学,吴先生是没少受苦,他为女儿早出晚归不说,有时候因为心疼女儿还要替她写作业。他记得有一次为女儿做数学作业还惹女儿哭了一场,因为老师在女儿的作业本上打了个75分。天呀,他是念过大学的人,怎么连小学数学都不会做了呢?从那以后,他也和女儿一样开始痛恨起那些作业来。最近,听说学校 “减负”了,吴先生真是高兴,可没高兴几天,他却又忧愁起来。那么,吴先生到底愁什么呢?吴先生说到这儿自己也乐了:“这似乎有点不太正常,以前,我是最主张让孩子们多玩一点的。可是现在看见孩子们放学后写半个小时作业就去玩了,心里却感到万分不安。一个学生又看电视又玩沙子像什么样子呢!”于是,吴先生采取了紧急行动,他给女儿规定:一个星期只能看三天电视,每次只能看一个小时。他还去书城为女儿买了几本课外辅导书,他觉得这样做才安心。
但事情可没有吴先生想得那么简单,记者趁吴先生去接待客人的机会,和他的女儿聊了起来,这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说出了这样的话:“ 你别怕,爸爸给我加负,我自己给自己减负。”“可是你怎么给自己减负呢?”记者好奇地问。“我来骗爸爸,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原来小姑娘为了摆脱来自家庭的课业负担和爸爸玩起了智力游戏,爸爸在,她就又看又写,爸爸不在,她就偷看电视。吴先生家有两台电视,一台大的一台小的,小姑娘喜欢看大电视,因为那比较过瘾。有一次,她看得时间太长了,一直看到爸爸下班,她听见了爸爸的脚步声才赶紧关了电视。爸爸一进房间就走到大电视跟前,他伸手一摸,发现电视是热的,于是就大吼起来。从此后,小姑娘就改变了做法:她看一会儿大电视再看一会儿小电视。这样换来换去的,哪台电视也不会热,小姑娘的“减负”成功了。
其实,在深圳,像吴先生这样消极减负的人还是不少的。据说某中学就对减负有点想法,他们生怕减负是一阵风刮过去就算了。于是乎,他们想了一个万全之策,放假前不考试,放完假开学就考。结果,这个假期哪个学生也没有过好。还有一个小学老师,他对减负感到很不以为然,学校让减负,他就在每节课上“痛说读书家史”,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知识是唯一重要的事,这使学生们对他产生了反感。
在某小学的校门前,记者遇上了十几个正在“观察”孩子减负情况的家长,听到了一些担心的议论。其中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上学期我女儿的班上搞减负,还不到一个月,班里的成绩就下来了,原来平均9 0多分,现在平均才50多分。这样的减负哪里让人放心得下,我只好天天为女儿补课。”不过那小女孩却说:“减负以后家庭作业没有了,真开心。”
为学生减负给老师加压
减负真的该令家长那么担忧吗?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有关教育部门和专家,发现这次减负行动完全是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在有序地进行,减掉什么加强什么有关部门都做了具体规定,各学校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措施。
罗湖小学的郭校长说:“我们学校减负是从抓教学质量入手的。要减负,先要拧去教学中的水分。”罗湖小学采取了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然后由教师来自评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结果,教学质量有了意想不到的提高。郭校长说:“教师达不到一定水平,就别想给学生上课,派教师去进修学习,实在不胜任的,就派他们去做其他工作甚至辞退也在所不惜。”不得不承认,罗湖小学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在减负,学生减负,老师增压。这样的减负,还有哪个家长会担心呢!记者走访了罗湖小学几位学生的家长,他们都说减负实在好,孩子有时间玩,学得也好。
深圳教育学院主抓基础教育的赵连山教授谈到减负时激动起来:“ 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啊。可以不夸张地说,我们赶上了教育的开明盛世,减负真是太英明了,这也是我们这些年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的结果,看来,我们没有白白呼吁教育改革。”当记者问他对社会主义的人才观是怎样理解的,他说:“社会主义的人才应该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也就是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而且是大量需要的是两类人才而不是一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高精尖人才和数以亿万计的社会主义建设劳动者。这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呈金字塔式。我们为什么反对应试教育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主要注重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而忽略了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培养,其结果是我们的金字塔只有尖没有底,变成空中楼阁。” 说到教育观人才观的问题,赵教授说:“党中央也在关注这个问题,这使我们对减负有了信心。真没想到,教材的改革跟得这么快,这样看来,只要我们积极和党中央配合,这次减负一定会成功。”
深圳教育学院陈克仁副教授谈到减负时深有感慨地说:“只有知识没有能力的学生根本就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邻居家大学生的故事。那位大学生学的是有关发动机的专业,可是他自家的车一旦坏在路上,他就手足无措,每次他都要求人帮忙来修他的车。另外一件可笑的事就是这位大学生居然不知道改锥(螺丝刀)是该用木头还是用铁头。陈老先生还讲了许多只会读书不会做事的笑话,听了让人发笑,也让人深思。陈教授在谈到一些人对减负有误解时说:“减负,不是减速,而是为了轻装上阵,是为了加速,我觉得减负以后我们会跑得更快。”
减负:迎来素质教育的春晖
当记者采访推行主体教育的试点校———松坪小学时,罗楚春校长的第一句话就把记者吓着了:“这次恐怕让你失望了,我们这里没负好减。”接着,他就给记者讲了这五年来他们是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的。在改革中,他们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素质教育。他们平时注重教师队伍的科研训练,学生们在校生活有张有弛,几年来主体教育思想已经初结硕果,这一点,看一场松坪小学的足球赛,再看一看学生们用电脑设计的美术作品就明白了。罗校长还自豪地说:“别以为搞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其实,素质教育搞好了,学习就会更好。”不记得是哪位教育家说过这样的话:“应试教育的好学生如果放到主体教育的模式里就不一定是好学生;但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放在应试教育的模式里,一定是好学生。”没想到,这句话在松坪小学的主体教育实验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在华侨城中学,记者也遇上了同样的情景。朱文澎校长自豪地领记者参观了全校师生科研成果展品室,在那里,我们看到师生们在华侨城中学实施“心育工程”以来所获得的惊人成果。智能单摆、蝙蝠车等八项科研成果已经在国内国际上有了影响并获得多个奖项。朱校长还说,刚开始搞“心育工程”的时候,也有许多人担心,担心从德育入手会影响学习质量。但九年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虽然他们的生源没法和重点中学比,但他们的升学率在省里是名列前茅的,再加上他们的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他相信,更多中国人距离诺贝尔奖的日子不远了。说到办学方向,朱校长坚决反对办垄断式的重点校,他说那太不公平,同时也不能体现教育是个培养人的过程这一目的,他说:当老师的快乐应该和园丁差不多,不管学生是一棵什么苗,你都要用适合培植他的方法把他培养成人而不是选苗或拔苗。朱校长提倡办特色校,因为特色校是激励办学的好办法,哪个教育者有心都可以把自己的学校办出特色来。
随着减负行动的逐步开展,我市各界积极按照减负精神设计适合中小学生的各种课内外活动。继深圳市教育局颁布“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负担的意见”之后,有关领导非常重视关于减负的八项要求的落实情况,他们亲自走访了深圳市的许多中小学校,帮助学校解决减负中的疑难问题。
为了配合素质教育,深圳市教育局领导、团市委领导、福田、龙岗教育局领导非常关注学生减负后家长增压的问题,共同商讨决定推出以兴趣培养为主的假日兴趣大本营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门领导、团市委领导对家长学生的关心和体谅。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首先推出社区活动方案,假日兴趣大本营活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益田小学、福华小学、梅园小学、新莲小学等学校都有许多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了,他们在大本营里又学习又实践又娱乐,收到了良好效果。
益田职校也推出了“爱心工程”和“礼仪培训班”。他们还根据男生女生的不同生理特点开展了“男拳女舞”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为了让家长理解减负支持减负,滨河中学的家长学校特别请来了教育专家讲课。真没想到,这节课居然来了600多位家长,两个多小时下来,没有一个家长早离课堂。下课了,还有许多家长不肯离去,他们围在专家身旁和专家们一起探讨减负的有关问题。
学生喜欢减负,家长理解减负,这一切都是减负的积极动力。但怎样减负才能减得科学合理,减负之后我们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教育模式,这还是个在探讨中的问题。不过,据教育界人士透露,深圳市教育局正在构建一体化的“教育超市”创新模式,相信这个“教育超市”模式会给深圳市的基础教育带来勃勃生机。
今天,当你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当你看到那些放学路上的学生们,你会发现学生们的书包确实轻了,他们的脸上也有了红润的笑容;当你走进学校的课堂,你会发现,今天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效率更好,以往一上课就变成“特困生”的学生少了;学校的教室里又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操场上又活跃着同学们踢球的身影,这一切都是减负后的喜人景象。
也许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充满人的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