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减负减出焦点话题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14

  再没有什么话题能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个话题可比的了,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一发,各地就纷纷作出了反应。

  然而记者在对这些事实进行报道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另外一些现象的把握。

  补习班被取消的同时,人们发现冷落多时的家教又重新热闹起来,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老师,已经到了分身乏术的地步,那些经济条件不是十分优越的家庭,没办法单独请老师进家,就几家合作共同请老师为自己的孩子补课。不仅给老师配备的教学参考书继续热卖,网络上的习题集也卖得红红火火。一位家长说:“用书本将孩子归拢在一起,总比让他们泡在电子游戏厅强得多。”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家长接送自己的孩子上下学,除了要保障他们的人身交通安全,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拿那只过大过重的书包,所以某所小学规定孩子放学可以不把书包拿回家,而是锁在专门为他们准备的柜子里,能够成为一条热点新闻。

  学生中的近视眼多,体育不达标的多,身形长成豆芽菜或者小胖墩的多,都是各种报纸杂志上写个没完说个没完的话题。有一项关于城市的调查显示:在这个城市里活得最辛苦的人当数中小学生,因为他们起得最早睡得最晚。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几任教育部长的任务,光减负的文件就下了几十个。但是当减负的力度真正加大的时候,我们为何又听到无数家长反弹的声音

  一位家长说:“我孩子今年高三,马上就要参加高考,按照往常的经验,这时候正该是加紧复习最重要的时候,但学校为了响应减负的号召,硬是把下午第二节本来应该上正课的时间改成了情趣课,在这么吃紧的关头,要我们上情趣课,您可以想见,心急如焚的我们和孩子怎么能支持这种情趣。”

  另一位家长的孩子才只有小学六年级,虽然没有高考的重压,小学升初中也已取消统考就近入学,但家长仍然认为为了作出减负的样子,把所有学生在中午时安排在学校看动画片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她说,这个时间不如让孩子用来午睡或者干一些其它自己想干的事情而不是集中看动画片。她甚至哭着说自己一想到连看动画片都要被强迫心里就很难过,希望有人能帮她的忙。

  而一些家长的举报电话也表明哪所学校还在补课,哪所学校校长还在按分数给学生排队。可见要想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非一纸文件就能解决。

  首都经贸大学图书馆张亚平以自己的经历谈减负显得更为客观。她的孩子去年考上北京四中,至今仍在年级里考分最高,并且不是以熬夜或者牺牲少年欢乐换取的成绩。她认为减负不等于不读书,她说:“一说到减负,似乎最急的是家长,如同对减负要求最急迫的也是家长一样。孩子太忙太累家长心疼,孩子有闲暇时间玩耍家长又怕业荒于嬉将来下岗。学习成绩当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素质教育考起来,不会比应试教育容易,因为那是需要灵活独创特点的,正是这样考才能考出真才实学,考出能够应对21世纪大环境的优秀人才。减负不等于不念书,不等于成绩下降。减负的运作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一是不要互相抱怨,制度、风气是全社会每个成员共同参与约定的,怨不如思而后行。二不依靠现成方法,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家长主动充电提高自己的素质,与孩子一同成长。学生减负不等于养尊处优当少爷。减掉不应压在孩子们身上、心理上的负担轻装前进。但是还是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即便是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并非百分之百,只不过是把全国统考改成了各高校自己命题考试,而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名校也是以门槛高而闻名于世的

  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实验学校校长彭玮认为,谈减负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负”,应该明确的是,减负是措施而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加强教师教学中更重要的东西,变教师单纯传授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如果说学生减负加重了一个负担,那就是教师的负担,教师要从备课、课堂教学、布置作业等每一个环节要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单纯从减低作业量取消提高班补习班入手应该说是过于简单了,减负首先要客观地看,减之前先要看看到底给学生加没加负,不能把社会上、家长加给学生的负担全算在学校头上,一些必要的负担不应该算作是负担,它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要环节。我们在考察澳大利亚的教育时发现,他们的学生确实比我们学生学习轻松,但是他们学生的作业质量要比我们高得多,孩子的作业量不是很多,但都是需要动脑筋来完成的,在培养学生想像力上做文章。一个学校有生命力,也是因为学生喜欢它的各种课程,喜欢到它那里去上学,将来我们的学校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

  热心于社会工作的朱煦既当过多年老师也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他说:“减负本身应该是让人拍手称快的事,但是如果简单化了,就有点没有道理了,当然只要中考高考在就没办法,谈减负的说法也似乎有些绝对,中间地带还很宽阔,人类选择教育这种形式完善自身是终极目标,专业化教育永远会与社会需求合不上拍,今天是热门专业也许明天就变成了多余,而人们在学校所获得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才会最终对人起作用。”

  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认为,这么些年来自己兢兢业业把教学质量搞上去,考试成绩一直不错,但现在一打开电视,倒是那些在教学上并无所长的人在那里侃侃而谈,谈素质教育,谈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也许这位校长的思路只对了一半,多年来人们习惯于用一个标准衡量学校及培养的人才,出高分学生的是好学校,教出高分学生的是好老师,高分学生就更是一好遮百丑了,不管身上有多少毛病,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

  ■我们说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那就得让家长看到,孩子成才的多种可能性,一些民办学校在这些方面的探索今天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北京汇佳教育集团所属的汇佳职校,是一所培养中国国产动画卡通人和卡通大师的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97年,因所设专业为社会急需,生源情况良好,现有学生1500人,学生未毕业,即有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对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与澳大利亚亚历山大教育集团共同创办的以普通高中非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寄宿制学校,为高中生接受良好的跨国教育提供一整套教育教学方案。在一次民办教育研讨会上,一位发言人认为如果说哪家民办校在教材教改上做过一些探索的话,当记汇佳一笔。

  和公立学校相比,各类民办校无疑离市场更近,这也决定了他们对找准自身定位,赢得学生家长认同所付出的努力。南洋教育集团所属的山西南洋国际学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次性顺利通过英国劳氏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的认证,这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的一所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学校,为建立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北京市21世纪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刘永曾认为,在减负的问题上,民办校更要落实好“一减一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学前培训教师,并把相知(师生贵相知),相投(师生间感情合得来),相机(选择最佳教育时机施教)作为突破口,提高教育艺术,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减负是个系统工程,人们在对它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重要的还是怎么做。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减负不是降低教育质量,要把它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看,不能片面理解。

  看来,前面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