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审视“减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23

  “减负”是“减轻负担”的简化说法,人们好像已经接受。它有两个义项:一是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一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中国农民向以吃沉耐厚著称,对合理合法的税费从不马虎,老农民的话是“国家皇粮任何时候都没说的”,改革开放前还称交农业税为“交爱国粮”,争先而恐后。至于现在,他们更明白依法纳税是应尽的义务。就是税外之税、费外之费,只要咬咬牙承受得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是如牛负重,默而受之。问题是一些无视民众疾苦的官员,无休止地乱摊乱罚,强索硬收,直搞得群众苦不堪言,刚强者上访告状,悲观者甚至投水悬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自然不能对此熟视无睹,一切有良知的人也深为农民负担过重而忧叹。所以,“减轻农民负担”便成了从党中央到全社会近年来的重要话题,三令五申,舆论沸然。

  中小学生正当人生花季,本该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那些家庭条件优越、被视为“小皇帝”的孩子们更应无忧无虑欢蹦乱跳地成长。谁知却被沉重如山的书包压得直不起腰,整日里困坐题海,玩不能玩,假没有假,许多孩子心理压力极大,学习知识竟成了一场熬不到头的苦役。所以,“减轻学生负担”和“减轻农民负担”一样,也成了近年来从上到下有识之士的普遍呼声。

  “减轻……负担”,“减轻……负担”,不知被多少人喊了多少遍,但一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风景依然,还得继续喊下去。别说农民和学生,喊的人先已不胜其“繁”,不堪其负了,于是索性减而化之:“减负”。

  虽说两个“减负”指向不同,内容有别,但其意义却密切相关。一些地方的摊派农民交不起,或觉着太不合理而拖着不交,当地的领导机关便让中小学生向家长逼要,“完不成任务的”不准报名。这是农民的负担,也是学生的负担。学校里那些五花八门的考试,各种各样的补课,有用无用的课外辅导材料,哪样不收费,哪样不是高收费!这是学生的负担,又何尝不是农村学生家长即农民的负担!2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去年湖南“砍掉”了70多种辅导材料,估算只此一项,就减轻全省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3亿多元。

  那些苦人子弟、虐人父兄、不得党心民心的重负也确是到了非减不可的时候了。

  

(二)

  “减负”是个系统的大工程。靠负重者自己救自己显然不实际。农民无权,他可以倾家荡产去上访,甚至告状告到头发白,就算告成了,一般只能暂时缓解一家一村的问题。学生呢,则连生活尚不能自立。“老师强迫+家长希望=无可奈何”,这公式生动地表明仅仅父母和老师这一关他们也闯不过去。即使家长想减,也只能自己不给孩子加压,而校门以内的事却管不了。就算学校也想减,且不说上级部门,就是系统外的一些单位也能叫你愿望落空。仍是2月21日《中国青年报》载:安徽木厂书店要给淠东中学搭售2万多元的教辅用书,否则就不给课本。校方抵制的结果,是校长挨了一顿打,搭售的书一本也没少。荆州市去年底发文布置学生座次大排行,学科总分细分到前一万名,如果不是教育部有文件,不是《中国青年报》及时披露,哪个学校、哪个乡镇、哪个区县能够顶得住?在大环境中,在上级面前,他们都处于弱势地位。

  减负还需加负人。“荆州事件”见报的当日,该市教委即下发通知废止大排行《方案》,同时就减负提出“六个控制”,又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减负工作。我想,荆州地区的学生及其师长可以拍手称快了。或问,如果荆州教委不这么知过即改呢——这样的单位并非没有——那就只好寄希望于湖北省教育厅乃至国家教育部了,总有人管得了的。所以,减负固然全社会都有责任,都该尽力,但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上边”——有权增负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有权纠正他们增负的上级领导。对学生如此,对农民亦如此。

  为落实减负,教育部开了电视会,又发了通知,并且决定今年要在全国进行专项督查。学生的“松绑”出现了喜人的势头。但愿对“农民伯伯”的减负也能与此齐头并进。待到这项救人子弟、慰我父老的大业有了显效,我愿虔诚地献上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