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你走到哪个城市,最醒目扎眼的大都是歌舞厅、卡拉 OK厅、台球厅及电子游戏机房。少年宫有,大型体育场馆也不少,内 设项目也颇齐全,可那每小时或每场的价格——以北京西单文化广场 地下滑冰场为例,最便宜的一场30元,也不是每个爹娘都能承担得起 的。再说那些场馆一般都较远,就是孩子不怕,家长却陪不起。
怕花钱就改去博物馆,可一来太远,二来到了博物馆恐怕也早已 下班。那就只好让孩子看电视了?可大多是些小脚长辫、三妻六妾、 打打杀杀、莫名其妙的爱情、带头炒星或某某阴、乳、臀、膏、小朋 友快来买吧之类的广告,怎么看呢?
进各种班或场馆确有必要(不过最好也能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但不可能天天去,况且还有去不起的。这就需要尽快建起一批适合各 种层次需求的文体设施。如上海就曾组织学生在广场上进行声乐比赛, 但面对减负,就不免显得所涉学生太少、层面单一了。北京、无锡等 市的社区、街道有些不同规模、档次的文化体育设施;有的城市在绿 地的空档中穿插单、双杠和水泥乒乓球台等,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但现在,这点设施就实在是杯水车薪了。几年前笔者就曾写文章呼吁 学校校园向社会开放,也确有一些开放的事例见诸报端,但许多最终 是昙花一现。现在我仍持这种观点,最起码应就近向本校学生开放, 总不能一方面是学生活动空间不够,一方面又大量地浪费吧。
其实,最适合孩子天性的方式,就是到家门口的胡同街巷里、楼 前空地上成群结伙随心所欲地去吵吵嚷嚷、追追打打、蹦蹦跳跳,一 边自娱自乐一边广交朋友。可这些千百年来都曾是孩子们嬉戏的天地, 现在大都变成了停车场和机动车道的合二为一。先不说安全不安全, 孩子们在疯玩中若不小心碰了谁的车,车主只用嘴“赏”你一顿祖宗 八辈都是轻的。 要改变这一状况当然都需要钱,那些税收总不能说都用于盖大楼、 豪华装修、买高级轿车了吧?总得办点事吧。我们总是说青少年如何 如何重要,可实际上为他们提供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些人不 是想着应给青少年提供什么,而首先想的是能从他们身上赚多少,赚 少了都不干。比如开放校园,为什么就坚持不下去,可为什么许多中 小学的晚上多年来一直都被人租着办这个那个班呢?不就是因为钱吗? 人们适当交点就是了。再有,我们能不能也像发行福利彩票那样去为 扩大孩子们的活动空间筹集些款项呢? 减负大军中有一小股“散兵游勇”已进入电脑游戏厅或开始痴迷 于武侠小说甚至偷看三级片了,如果这减负确实是项长久工程,现在 该是全社会共同创造条件,尽快将他们引向一个多彩世界的关键时刻 了,减负也应是个配套工程、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