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家长要正确认识学生“减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25

  记者在采访学生“减负”的过程中,听到很多教育专家大声 疾呼:家长如果再让孩子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孩子就可 能适应不了未来高考的需要。

  南宁市教科所副所长洪珏分析说:学生“减负”,家长却“ 增忧”,学校布置作业少了,家庭布置作业却多了,为什么?一 言以蔽之:家长担心孩子“减负”后,放松对学习的要求,日后 考不上大学。 “这主要是因为家长们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缺乏 了解。高考的趋势是从考察学生知识积累变为考察学生的综合能 力,如果家长还是为对付应试教育,继续走让孩子大量做题、死 记硬背的老路子,怎么能适应未来新型高考的要求?”

  洪珏原来担任过以升学率著称的南宁市二中的校长,对我国 现行高考命题的弊端有着很深的认识。他说:“可以预见,高考 命题改革的力度将越来越大,现在不少地方实施的‘3+X’就 是一个明显的信号,‘X’不再是单科试题,而是综合能力的测 试了,这也体现了21世纪真正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 质、创新能力的,而不是那些靠死记硬背考得高分,但是缺乏动 手能力、分析能力,个性发育不完全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

  广西教科所所长陈先乐也认为:日后高考将着重于考察学生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放在第一位。他说: “现在我国中小学生的创新、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 课业负担太重,学生被‘捆’住了,根本没有时间来发展自己的 兴趣、爱好,没有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下去,学生 怎么能成为未来高考的胜利者?”

  广西教科所副所长韦国锋认为,现在是我国教育界和家长们 反省基础教育的真正目的的时候了,基础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孩子 打下知识文化的基础,同时培养孩子的意志、兴趣、情感,而我 们过去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过份追求量化,用一种死记硬背的考试 模式把他们禁锢起来。

  洪珏说:“‘减负’正是为了让孩子们发展自己的个性、特 长,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减负’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为了孩子 的平等权利,也是为了孩子的成才,为了日后高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