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海珠区鹭江的一家游戏机室,发现数十台游戏机前座无虚席,其中大多是身着校服的中小学生。游戏机室内光线昏暗,声音嘈杂,学生们紧盯着屏幕,口中不断大叫。一名小学生说,一下课,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过来打游戏机。这个学期作业少了,来得更勤了,几乎每天都要玩上5个多小时。老师不管吗?“老师管不过来。 ”他指了指入门处的厚布帘,说:“这样挺隐蔽的。”据说这也是他常光顾这里的主要原因。记者发现,该游戏机室门口挂着“非节假日中小学生不得入内”的牌子,但即使是小学生也能随便出入。门口的工作人员承认从来不管顾客是不是中小学生,“只要花钱来玩就行”。
在广州市内多家中小学附近,记者也发现类似情况,许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表示:既然要减少负担,就要好好地玩。
同时也有很多学生没有这么轻松。天河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小黄每天下课都要参加数学和英语的补习班,每周还有两晚要学舞蹈。小黄说,听说学校要“减负”,妈妈乐坏了, “她说别人放松我更不能放松,还要趁此机会多补一点,把成绩提上去。”据小黄说,这种现象在她班里并不少见,自己算是懒的了,几乎一半人参加了各种补习,很多人还请了家教,其中一位考第三名的男生同一时间请了3个家教。“ 其实都是家长一定要我们学的。”小黄一脸无奈。
对于“减负”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国家教委之所以提倡“减负”,为的是让学生有更宽松的时间提高自身素质。但部分家长还没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出现了过度放任和加紧补习两个极端,学校应在切实落实“ 减负”的基础上向家长解释,有条件的最好开办家长培训班。只有学校和家长都正确认识什么是“减负”,“减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