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在减轻课业负担这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也潜在诸多 问题。在采访中,许多家长就道出了一些担忧。
对于那些原本比较自觉的孩子,他们会尽量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努 力。但对那些“减负”前便需要督促的孩子呢?他们会不会因此而放 任自流?压力有时也是一种动力,减负并不意味着“大撒把”。“减 负”后家长的负担反而加重了。有些家长反映,对那些自觉性较差的 孩子们,没有了课业压力,没有了课外辅导班,家长们只有削尖了脑 袋找课外资料,给孩子补习,担心孩子从此不好好学习,越来越退步。 看来减负也应因人而异。
有的学生说,学校怕承担加压的责任,将学习内容压缩了。“以 前一节课讲一个内容,比较细,现在一堂课讲五、六个内容,有些东 西上课听不太懂,下课还要再问。”在短短的40分钟内将知识压缩, 有许多知识便讲不了了。那些像海绵一样渴望吸收知识的孩子,必然 也会有所损失。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减负”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但是减负是 教委的一项新的教育改革,它还属于实验阶段。需要老师、家长、学 生三方面共同努力与摸索,我们都应在实践中总结,必然会找到一个 最适合的尺度来推进教育改革,我们也相信中国的教育也正在走向完 善,终将有一天会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