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师苦练“内功”,为学生营造乐园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20

  每天清晨,北京丰台五小的学生就像一群群快乐的小鸟,轻松地飞进校园。

  上下学的路上,他们肩头没有沉重的书包;回到家里,他们同样可以快乐、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因为书面作业都已经基本在校内完成;课堂里,他们心情舒畅,因为老师事先是按每名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层次教学目标和层次教学方案,以使他们愉快地达到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学校要通过“解放孩子的肩膀、解放他们的心理、解放他们的各种感观”来营造一座乐园——学生们的乐学之园。

  不背书包去上学,在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丰台五小出此一招,可不始自今年的“减负令”下达后。说起来是1997年,五小有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马上,一家十分关注中国教育问题的法国电视台要求采访这名学生。可一进学校,那也许堪称中国独有的一景——学生们肩头沉重的大书包却首先攫住了法国记者的视线。于是,摄像机对准了那些颇为抢眼的“负担”……正是这个令人挥之不去的镜头,重重地刺痛了五小校领导的同时,也让他们开动脑筋想解放办法:在现有条件下,让学生们把所有课本都放在自己课桌的位洞里,上下学只需提个小方便兜,带上自己想回家看看的书和水瓶等小用品。同时,配合学校课桌椅的更新换代,学校将位洞设计加高了15公分,以便于学生存放书本,并将课桌两侧各加了一个小挂钩,供学生们挂小方便兜。

  回家后不再做作业,在丰台五小也已经坚持了几年。每天,大部分学生可以在校完成练习,做完书面作业,只有一些高年级学生有时需要带回家庭作业。

  能让学生们这样轻松,是因为有全校教师在练硬功夫“垫底”。

  在丰台五小,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任务外,教师的业务活动接连不断,说话、讲课、评课轮番开展。每次课后,教师要写课后小记,学校随时抽查,还包括教案、教学过程、学生作业;每周二下午两节课后,是学校雷打不动的教研组活动时间,每次都有研究专题;每学年,全体教师要参加教学研讨和教学展示;还有期初、期中、期末3次检查课制度。校领导听课更是常事,以前是全校72位教师每人准备一节课,领导们轮流听下来,现在则是由校领导随时听“推门课”,赶上什么课就听什么,一听就是半天。到今年3月末,全体教师都被听过“推门课”……

  这些在时间、人力、财力上的“高投入”工作,无非一个目的,“逼”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正是这些给教师们做的加法,才使得这所学校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每年,他们中平均有20多人次在市、区上观摩、研讨、评优课,并屡屡获奖;有5名教师被市、区任命为骨干教师;学校还成为全区师德先进集体。

  丰台五小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轻的“招数”也就正在这里,教师们练足了“内功”,提高了课堂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时间和心情去主动、全面发展,全校每年有20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本学期,除了30多个兴趣小组,学校还利用每天中午饭前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话题15分”活动,即由学校出话题,让学生利用好回家后的时间,自己动手找资料、阅读课外书籍,然后到学校来口头向大家汇报学习心得。

  正是因为学生与教师的这“一松”、“一紧”,才营造出了学生的乐学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