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华说,这些年来,多次采取了削减教学大纲内容和对教学大纲加“限制性说明”的办法,去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将诸如物态变化、电表改装、三相电、晶体管、半导体、激光、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大纲内容删去了。有些内容,教学大纲中加上种种限制性的说明。
    赵凯华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限制高考出题,希望通过降低高考命题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但在高校招生规模有限、高考方式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往往是限制越死,越便于题海操练。但是我国每年各省市招生指标是确定的,各学校决不会把有限的名额拱手让给他人,题海操练决不会因考题容易而停止。每年高考总要有一点能考查学生真实能力的题目,当这类所谓“新题”一出现,应试教育者就一而十、十而百地“克隆”出新考题“品种”,纳入题海,供来年操练之用。
    他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于那种几乎无所不在的以“ 教考”代替“教学”的应试教育。在我国高中三年内,多数学校真正用于课本教学的只有两年,第三年完全用于应付高考的复习。即使在前两年中,课上花在讲课本内容的时间也较少,不少学校大部分时间讲如何题解。有的地方在一门课刚开始就把难题布置给学生,名曰“ 瞄准高考,一步到位”。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升学率,迫使一些学校和老师不顾本校的生源情况,一律按高考试题去要求全体学生,必然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
    他说,毫无疑问,根本解决困境的途径是多办高等院校,扩大高校的招生名额。从目前看,现有高校扩大招生还是有潜力的,去年高校名额扩大了50%就是明证,而且扩招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 的矛盾已有所缓和,但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不应等高校招生极大扩充了之后再去解决。
    他建议说,首先整顿中学教学秩序,禁止把高三用于高考的准备,使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其次,招办只将考生成绩通知本人和招生单位,应严禁其他人向招办索取考试成绩、进行升学率的统计和排队。教育行政部门应重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取代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作法;第三,对高考进行改革,立足于考查学生真实的智力水平、素质和能力,题型、题量和试卷规格不宜定得过死,以此来阻断和纠正把学生精力引向去接受现今广为流行的“答卷学教育” 的这种误导,同时逐步将一年一次高考改为一年多次,改变考生“一榜定终身”的局面。
    最后,赵凯华教授说,教学大纲只应对教学的最低要求进行规范,而不能限制老师在因材施教原则下能讲些什么、多讲些什么这类教学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更不能用它来框限像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如此方能断了“题海战术”的后路,学生才能真正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