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堂语文拓展课感受颇深,值得一学。执教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太阳》以后,让学生拓展开去,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拓展课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尽情展示出来。学生的展示,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表演了后羿射日的故事,有的回顾了人类研究太阳、认识太阳的历史,有的展示了科学家对太阳的新发现,有的讲述了有关太阳的科学幻想,有的举例说明了太阳与其他周边星球的关系,有的代表人类为太阳写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有的搜集归纳了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情况,有的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了许多具有新意的太阳能器具……一节课35分钟,学生们通过互相展示,互相启发,对太阳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一般教学所无法达到的。仔细思索整节课,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一、语文教学要想尽快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始终处在“高耗低效”的峡谷之中。其主要原因是教学的思想、方法、过程等过于封闭,“关起门来教语文、学语文”的现象特别严重。许多教改经验证明,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尽快走出“峡谷”,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
一是教学内容要开放。语文教学的内容不能只局限在一本课本、一篇课文之中,而应以课本为依据,广泛开辟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众多的资源中学习语文,增长见识,提高能力。试想《太阳》拓展课上的学生,如果不去翻图书、查资料、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访问,他们怎么能获得那么多课文中没有的知识和信息呢?
二是教学时空要开放。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教室里,而要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广阔的时空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体验,开阔眼界,锻炼思维,发展语言,增强语文的感知、领悟、表达等能力。可以想见,《太阳》拓展课上的学生,如果仅坐在课堂中读课文、听讲解、记笔记、背答案,他们对太阳的认识能那样深刻全面吗?
三是教学方式要开放。语文教学要彻底打破“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表达、自主发展。《太阳》拓展课上的学生,正因为他们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搜集,自己归纳,自己展示,自己评价,才使得课堂显得那样多姿多彩,富有情趣。同样是那些内容,如果让教师讲出来,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教师的所知怎么也不会有学生展示的那样丰富,那样深刻。
二、语文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坚持综合性原则。
语文素养指的是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的 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融合。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这种素养,必须“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这种综合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学目标的多元结合。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感,培养思维品质,增强审美情趣,丰富文化底蕴,把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使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太阳》拓展课上,学生通过读、思、查、访、说、演、评等环节,不仅全面掌握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听、说、读、写、思等多种语文技能,而且激发了情感,丰富了智慧,训练了思维,交流了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是学习内容的多项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学习课文,还要把与语文、课文相关的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了解,以促进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太阳》拓展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语文为核心,相机学习了解了自然、历史、地理、科学、文学等知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意识等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与提升。
三是教学方法的多样组合。教学中,不仅要科学采用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而且要借用、吸纳其他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如实物观察、实地考察、科学探究、理论分析以及画、演、唱、做等。正因为这样,《太阳》拓展课上的学生,才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效果、有情趣。
四是教学策略的多种整合。教学中,要引导、启发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客观事物紧密联系,利用一切可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境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太阳》拓展课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我们的启发是深远的。
三、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知道,要学游泳,学习者非到水中练习不可,要学驾车,学习者必须到车上操作才行。显然,学习某种技能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需的环境条件,一是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历练。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因此,语文教学要像《太阳》拓展课那样:
一要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大语文环境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渠道,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在真正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的乐趣中,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创造欲望。
二要积极创设情境,为学生创新、实践打造平台。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树立“学生主体观”,积极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创新,自主实践;另一方面,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创新实践。
三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潜能,为学生创新、实践寻找生长点。《太阳》拓展课能够从《太阳》一文中找到生长点、生发点,是执教者精心钻研的结果。实际上,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实践的生长点、生发点,只要我们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着眼去研究、发掘,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