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学拓展课程,我是这样理解的是对数学基础知识扩展、综合能力培养或兴趣爱好需求的课程内容。回忆自己学生时代,似乎最不喜欢的就是数学。在记忆中,数学的学习就是永远也是做不完的习题。老师教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而当我自己踏上了工作岗位。发现其实数学课可以完全“活跃”起来的。不在是单一的教师将书本上的知识、解题方法教授给学生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拓展型课程是对学生在基础型课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的扩展,是对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拓展课的重要前提。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一年级加法、减法教学中,我利用数学兴趣课,让学生通过自己摆放小棒,摆放出各种加减法算式,通过移动一根或者几根小棒就可以改变原来的数学算式,变成另一个算式。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尝试,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和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小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经过学习,学生感受到了小棒也能学习数学知识,可见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教育情境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