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自主识字。积累词语“林海、诱人、郁郁葱葱、利剑、鲜嫩”。
(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等多种方式,结合画面,反复品读,
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学会概括景物特点。
(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学会品词读句。
2、学会概括。
教学课时: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聊天,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师:出示大雪山和山峰。看!这是辽阔的山野。这是(树林。)是怎样的树林呢?说说你的看法。
生:谈看法。
2、师: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认识它吗?出示:这就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新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的魅力吧!
生: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3、师:一起读题:21、美丽的小兴安岭。题目告诉我们,小兴安岭是(美丽。)就让我们用很优美的语气再来读题:21、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整体进入,品词读句,了解树海。
(一)师生配合朗读课文第一节,感受小兴安岭树多、面积大的特点。
出示:林海 一望无垠 无边无际
(二)揭示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1、让学生拿出预习作业,画画说说你觉得哪个季节的树木最美?
生:先小组交流再个别展示。
2、师:作者对每个季节的树木都有所描写,那么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各有什么特点?
生:五个学生来读读课文。其他学生找到书上描写小兴安岭春、夏、秋、冬树木句子。
3、师:你喜欢哪句?用你喜欢的方式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读背背说说。
(1)有感情地读读,注意语气语调。
(2)用动作演示,边做动作边背诵。
(3)抓住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自由交流。
4、出示:春、夏、秋、冬图片。
请几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背背说说。教师随机点拨。以夏天为主。
(1) 春天:动作演示
指导学生理解“抽”字的意思。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 夏天:抓住关键词语
指导学生理解“郁郁葱葱”的意思。
指导学生体会“早晨的大雾、灿烂的阳光、美丽的草地”万物生长的景色。
生:看图读一读,背一背。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3) 秋天:读读
(4) 冬天;读读、背背
三、再读课文,小组交流,概括景物。
1、 出示图片,自由说说。
2、 生:小组交流,领悟景物特点,找到相关信息,填入表内。
3、 生:指派代表说说。
师:帮助引导学生概括词语。
4、 生:读读表格。说说省略号的意思。
四、畅谈感想,借景抒情,总结课文。
生: 谈谈对小兴安岭的印象。
师:共同参与。
出示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附板书 )
21、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天 生机勃勃
夏天 万物生长 大花园
秋天 硕果累累 宝库
冬天 情趣盎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一、为什么上《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
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那里有很丰富的资源。它展现着祖国的壮丽。体现出了祖国和谐繁荣的景象。我想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知道自己的祖国还有这么美丽富饶的地方,而为之感到自豪。所以我选择了这篇课文。
二、备课。
根据新课标要求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我在尝试自己备课中,认真研读课文,并围绕这“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三、制作多媒体。
上课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活跃。我搜集了很多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精心制作了一套幻灯片。上课时,利用投影播放,学生欣赏幻灯片中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被美景所吸引,激发学习积极性。
四、几点体会
1、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比如:夏天的小兴安岭,充满了阳光,洋溢着热烈的气息。
(1)、初看。看小兴安岭夏天的图片,初步有点印象。郁郁葱葱。
(2)、初读。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你喜欢夏天的什么?学生浅谈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并接着进行朗读。学生说喜欢夏天的树木,喜欢早晨的浓雾,喜欢灿烂的阳光和满山的野花。在这层,让学生初步感受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体会夏天。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学生在说喜欢的句子的时候,展示图片,让学生不仅仅只是从字面上理解,更能从图片中感知作者的用词的准确。
从图片中具体感知中,从读中领悟。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让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主动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是不同的,解读语言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用语言来解读,如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
有的学生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来展现语言文字的美,如读一读;
有的学生把课文语言转换成动作,形象地再现美丽的景色,如做一做;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不仅可以使课文理解进程加速,而且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改造与完善的过程。
3、让学生画文为画,画画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学生能够画得好,说明他对课文的理解强。
在预习作业中,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画出美丽的小兴安岭。并也有渗
入课文里没有描写到的景物。还能摘抄优美的语句,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
如果在课的尾声,能再把它们拿出来,深入表达一下就更能实现这节课体现知识、
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
五、静心沉思,在失误中得到收获。
1、揭示课题太拖沓。画蛇添足,浪费时间。应该开门见山直接出示小兴安岭
的地图。然后老师可以用引人入胜的语言介绍一下小兴安岭优美的风景。激
起学生迫切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再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2、在第三环节引导学生概括景物特点中,匆匆打断了学生的思维,急于把相关信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当时,我自己也觉得很遗憾。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补上了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发挥思维想象,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然后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再写写、读读、评评、说说。调动了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培养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3、根据不足之处和失误之处,对原有教案进行优化组合,将观察、思维、想象
记忆、表达五种综合能力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究35分钟语文课究
竟应该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