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宣,议,纷,熬,鼠,荡,习,惯,眯”等9个生字,积累“宣布,议论纷纷,熬夜,习惯,笑眯眯,叫苦连天,服从命令,直摇头,欢呼,话音刚落,郑重”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并能读好课文中的感叹句和问句。
3.懂得要尊重别人,为别人着想的道理。
4.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编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读出课文中感叹句和问句所表达的语气。
2. 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拥护。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指示课题:
1、师:森林真美啊!森林里住着好多小动物。早上大家都挑选了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名片,来打个招呼吧!
2、师:大清早,狮子大王据说有个挺重要的事情要向大家宣布(出示:宣布),它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宣布呢?请您仔细听!
3、师:狮子大王老了,它要找个接班人是不是?请“狮子大王”上台(出示:万兽之王)理解词义,生演读狮子的话。
4、有哪些动物跃跃欲试报名参加竞选?它们是怎么当“万兽之王”的?结果,又是谁摘得了桂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指名学生读)
2、反馈自学情况:* 学生领读词语
* 交流出示:猫头鹰 袋鼠 小猴子
3、猫头鹰、袋鼠、小猴子他们是怎样做的呢?自读课文第2节~第5节用“—”找出他们上任后说的话,用“。”圈出小动物们听后的反应(指导:先读后做)
4、学习第2节
请“猫头鹰”上台(师——与之打招呼:你好,猫头鹰先生,发表一下当选后的感言)生——神气,生再演读猫头鹰的话。
师:它让我们干什么?讨论:同意吗?为什么?
刚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时七嘴八舌就是——(引出:)议论纷纷
学生交流(3)
分角色读第2节。
5、学习第3节
请“袋鼠”上台(同上)
师:它让咱们干什么?他喜欢跳,居然也让咱们这么做,动物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啊!
师引读第3节。
6、过渡: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动物们真是受足了罪(出示:叫苦连天)
第三个星期轮到小猴子了,动物起先很担心,后来很高兴,为什么呢?自读课文找找答案。
学生交流
师:小猴子居住在树上,还喜欢荡来荡去,小猴的习惯是……但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来听听小猴子的宣布吧!出示小猴的话,读一读。
学生个别交流自己(动物)的生活习惯。
师:按自己习惯的方式生活你们高兴吗?(出示:立刻欢呼),“立刻”换词读句。师:大家的反应多快,多强烈啊!大家配合演一演。
7、总结:从你们笑容中知道,不论是大王还是小动物,如果你心中不装着别人,别人是不会喜欢你的,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7、师:狮子大王决定……(出示最后一节)大声读出来。
三、想象拓展,明白道理:
1、想象编故事
2、分角色读课文
3、明理:学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
教学反思
第24课《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猫头鹰、袋鼠先后上任,弄得大家叫苦连天。最后小猴子上任,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他成了“万兽之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学生懂得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
本课的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与说明)的制定除识字写字以及正确朗读课文等常规目标外,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
根据教学设计,本节课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揭示课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2.自学生字新词并读通课文:这一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在回家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反馈。
3.学习课文: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猫头鹰和袋鼠都是从自己的习性出发来命令别人的,而小猴子却考虑到了别人的习惯。再次读课文,看看在这些动物上任时,大家的反应表现如何,学生知道了尊重别人的人才是受欢迎的人。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加强朗读训练,读出感叹句和问句的语气,加深理解。
4.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扮演的动物当了万兽之王,他们会发布什么命令。在课前,老师已让学生去了解了这些动物的习性,为这一环节的说打好基础。要求学生尽可能把句子说正确,说连贯。
成功之处:教会学生切实的阅读的方法。首先注意人物语言的提示语。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感叹句和问句是不同的,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而对于对话中的一些提示语却常常忽略,而提示语却恰恰能让我们更了解人物。其次在文章中圈圈划划。前人早就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在书上做一些有助于理解的记号是有益的。通过圈划,能使一些语句更突出,更让我们注意到。最后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不能割裂开理解。猴子上任,大家为什么担心呢?因为上文中大家已经 吃了猫头鹰和袋鼠的苦了。上下文联系起来,使得阅读更有意味,理解更透彻。
不足之处:在读猫头鹰和袋鼠的话时,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抓住了关键词,读出了语气。尽管如此,但老师的讲解过多地代替了学生的感悟。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自己交流,那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方法。